温州泰顺以黄栀子产业为抓手 绘就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新图景 | ||||||||
|
||||||||
近年来,泰顺县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探索生态经济双赢新路径。通过机制创新、文旅融合和产业链延伸打造泰顺黄栀子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共富实践项目,相关做法入选2025年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一是机制创新护资源。泰顺县将黄栀子资源保护作为生态保护的核心抓手,通过风险保障与规模种植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针对黄栀子价格波动、气候干扰等威胁资源存续的问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黄栀子价格指数保险”,近两年来累计为9121亩种植面积提供保障,保费173万元,赔付金额达397万元,赔付率229%,以“兜底式”保障稳定种植户信心,避免因收益不稳导致的无序砍伐或弃种,进而培育3家千亩以上种植合作社,推动种植规模连点成片,形成集中化、规范化的资源保护格局。 二是产业文旅共发展。泰顺县以“产游融合”为纽带,促进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依托栀子花海、观光工厂及古廊桥等资源,打造“浙闽边栀子花嘉年华”、“栀此”音乐节、等文化体验活动,力推“基地赏花—冷凝皂观光工厂—手工DIY体验”等旅游观光路线,真正形成集“种、产、销、游”于一体的农旅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黄栀子产业的独特魅力。目前,年接待旅游人次突破10万,直接或间接促进当地区域旅游增收5000万元,黄栀子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 三是延链提值促共富。泰顺县彭溪镇栀子基地基于“两片叶子”生态资源,通过延伸链条等举措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促进农民增收。康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新式茶饮”赛道,成功推出云雾顺茶、栀子花乌龙、茉莉花茶等系列茶饮,有效实现栀子花和茶叶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商品化提升,每年最多可消化茶叶约500吨、栀子花500吨以上,分别消化茶农、花农的农产品价值约4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60个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