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头版:衢州优化环境执法减轻企业负担 | ||||||||
|
||||||||
浙江省衢州市通过规范执法程序、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涉企服务,推动实现涉企行政执法提质增效和为基层减负的有机统一,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质量稳步提升。 重前端,“预约式”服务促整改 “作为企业主,在和第三方验收机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总感觉一些环保专业知识拿不准、把不住,希望生态环境部门能够指导我们。”柯城区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组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过程中,向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柯城分局提出服务需求。 收到企业“点单”后,执法人员按照预约,帮助企业及第三方验收机构共同梳理企业验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现场发现的问题,逐条分析整改方式,并提醒后续验收的注意事项。 不到半天,这家公司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企业负责人感到非常满意。衢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向亮告诉记者:“能现场直接解决的问题,我们就现场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我们限时解决,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 “预约式”服务是衢州生态环境部门探索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通过建立“按需预约、综合指导、精准服务、方便快捷”的服务新模式,企业可以通过“浙里办”“企呼我应”等方式,预约生态环境领域指导服务,提高环境安全评估和防范能力。 “在收到预约和咨询申请后,我们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答复,并视企业需求开展上门指导服务。”王向亮介绍,通过搭建起一条“企业预约提诉求、政府接单送服务”的互动渠道,改变了以往企业“谈检色变”的认知,推动了从“末端执法”向“前端服务”的转变,这一创新举措深受企业欢迎。自推广以来,收到企业预约申请70余家(次),指导整改突出风险隐患164个。 重规范,亮码入企减负担 “您好,我们是衢州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人员,这是执法人员的电子行政执法证和本次检查的行政行为码,您可以通过‘浙里办’扫码查看检查内容。”近日,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智造新城分局执法人员在对辖区内某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时,主动向企业亮证、亮码。 企业负责人扫码后,即刻验明了检查人员的“真身”,并通过手机直观地获取检查任务、事项和执法人员信息等内容。 “亮码检查让行政执法更加公开透明了,也可直观了解被检查出的问题,我们接受检查的时候能更加安心。”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安环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重点监管企业,他们过去迎接的各类日常检查不少。“以往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类检查,有时环境执法前脚走,应急执法后脚到。”自从开展联合监管,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据了解,衢州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梳理监管职责和入企活动事项,科学统筹各部门入企检查计划和任务,推行简单事项委托查、复杂事项综合查,梳理一批可以开展联合检查的事项,如对放射源使用单位、机动车检测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检查,更大力度落实“无事不扰”,减少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 截至目前,衢州生态环境部门涉企现场行政检查事项数缩减近60%,执法中做到100%亮证、亮码,全过程记录,执法结果公开透明。 重协同,联合打击违法行为 无事不扰,不是有事不管。此前,在执法人员利用废水干扰采样分析模型进行巡查时,发现衢州市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长期偏低,与视频监控中所反映的水质不符。 非现场执法“抓现行”后,衢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立即启动环保、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会商,对案情进行反复研判分析,对视频中的关键证据进行识别锁定,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现无缝衔接。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 “积极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监管及黑匣子的安装、使用,引入无人机、走航车等新装备,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已成为衢州生态环境执法的常态。”王向亮表示,今年以来,已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减少干扰企业960户(次)。 同时,衢州生态环境部门还全面推广有奖举报制度,对发生在本市内的十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符合要求的举报人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