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在嘉善举行
发布日期:2025-05-14 10:1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6822a9477e99be7yi.jpg

长夏初醒,万物竞秀,5月12—13日,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上海、江苏、安徽省(市)生态环境厅(局)共同举办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在嘉善举行。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卢刚、生态环境部南京所副所长邹长新、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陈伟、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严忠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麻胜聪、嘉兴市副市长王慧琳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活动,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作了视频致辞。

王慧琳在欢迎辞中表示,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示范区执委会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关心指导下,嘉兴市以“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建设为载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绘就了一幅“秀水泱泱、景美宜居”的美丽画卷。

张玉军指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指导推动示范区打破行政边界,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机制,持续优化保护空间格局,系统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共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公众亲近自然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他希望,长三角区域以本次联合举办主场活动为良好开端,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持续深化区域共保联治,拓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路径,切实提升社会各界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卢刚表示,“生态绿色”是示范区最靓的底色,“一体化”是最独特的基因。近年来,通过创新跨区域协同机制,示范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邹长新表示,南京所始终以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编制发布《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实施方案》《示范区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为推进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麻胜聪指出,浙江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擦亮友好品牌,积极推进长三角示范区、环太湖、衢黄南饶等区际、省际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活动分为“同心启梦”“聚力同行”“携手奔赴”三个篇章,展现了“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现场发布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实施方案、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情况、示范区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形成的评估结果”;公布了浙江省2025年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和2024年度设区市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活动还签订了沪苏浙皖《关于共同加强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协议》;举行了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联创启动仪式、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发出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倡议。同时,活动还为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联盟进行了授牌,生物多样性摄影爱好者、志愿者、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负责人等畅谈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心得;三省一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门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典型案例。

活动设置了生态产品展、摄影作品展和儿童手绘小报展。与会嘉宾参观了来自三省一市共20个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产品,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体验了包粽子、捞宣纸、缫丝、茭叶编织等产品制作过程。20幅摄影作品和20余幅儿童手绘小报,从不同的视角,为大家展现了万物和谐的美丽画卷。与会嘉宾们还赴大云镇缪家村循迹溯源,考察了红菱稻米、碧云花园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及竹小汇生态岛等点位。本次活动期间产生的20.6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海宁市通程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愿捐赠抵消,实现了活动碳中和目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