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临港工业发达地区企业与公众如何成为和睦邻里? 宁波北仑以环保设施开放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03 17:48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坐拥深水良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电力、石化、机械制造、钢铁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2024年,北仑区GDP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是宁波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

作为临港工业发达地区,如何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8年前,北仑区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抓手“破题”,邀请全民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格局,引导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有效破解邻避效应

北仑区霞浦街道新浦社区由8个行政村和1个经济合作社融合交织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农居企混合型社区。社区范围内有企业近千家,社区居民与周边企业存在一定的矛盾。

“我们会定期将居民反映的情况反馈给企业。但通过企业自查和有关部门检查,发现企业生产排放大都符合行业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都整改完成了。”新浦社区书记张盛静说,“起初,生态环境部门也会邀请企业与社区居民进行座谈,试图解决矛盾。但一聊到环境问题,居民情绪就很激动。”

张盛静谈到原因时表示:“行业数据和标准不能说服居民,他们只相信自己鼻子闻到的、眼睛看到的。”

为了得到居民的真正认可,北仑区大力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

“我们邀请居民代表走进企业,闻一闻、听一听、看一看,借由他们向其他居民分享真实感受。”张盛静表示。

刚开始,居民还是带着“挑毛病”的心态去一探究竟。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居民看到一家家企业都配备了环保设施时,也坦言挑不出企业什么毛病了。如今,更多的是带着参观的心态前往企业。“他们想看看企业又有哪些环保新变化。”张盛静说。

“企业越是透明,公众就越信任,有事情双方敞开了讲,企业能够站在公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公众也能够理性看待企业,企业和公众之间渐渐成为和睦的邻里。”张盛静说。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化‘邻避’为‘邻利’的有力举措,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发展氛围。”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表示,北仑分局自2017年起积极动员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2023年,北仑区制定并推广《北仑区环境保护设施向公众开放指导手册》,截至目前,已培育了18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包含“老四类”和“新四类”各个行业,真正做到“应开尽开”。

倒逼企业绿色转型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受益的不仅是周边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企业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炼铁车间内铁水四溅迸出万朵火花、烟气经过净化系统达标排放……作为宁波市首批环保公众开放单位之一,杭钢集团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钢铁)也在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

宁波钢铁能源环保部薛建仓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企业投入超40亿元,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3个方面实施了百余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此外,企业还建有工序循环水处理设施和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采取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对生产中产生的固废进行综合利用。

同时,企业建成智慧环保管控平台,运用三维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5G通信技术,把153个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数据、240个现场监控视频、主工艺生产的实时数据、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的数据集中展示出来,将企业的环境管理从事后追查变为事前可预警、事中可报警、事后可追溯。

“这是宁波钢铁炼钢工序的‘环保担当’——转炉的一次、二次、三次除尘系统,能够对转炉装料、冶炼、出钢过程中外溢烟气进行有效收集。”“有了这球形蓄热器,就能把蒸汽收集起来高效利用,每年能多回收约8万吨低压蒸汽,相当于少烧7500吨标准煤。”听着企业工作人员的介绍,公众能够在参观环保设施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到先进现代技术管控手段下企业管住污染的举措。

2022年,宁波钢铁在原有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基础上,投资1.37亿元,建成了“铁水梨花”“碧水观鱼”等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和工业旅游点位。

看着2300余批、6.5万多名公众为宁波钢铁竖起大拇指,宁波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瞿涛说:“通过参观钢铁生产过程中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应用,公众进一步加深了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倒逼我们加速实施环保提质提效行动。”

企业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含金量”,企业的品牌矩阵逐步形成。如宁波炬鑫环保制品有限公司利用废塑料、咖啡渣等废弃原料,制作“再生碳循环”系列文创产品;宁波北仑沃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特色公益品牌“隆咖啡”,每售出一杯咖啡,就会向北仑“两山”环保基金会捐出0.2元用于环保公益活动;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建成“绿色造纸文化馆”,以沉浸式体验展现造纸业绿色转型成果等。

全民参与志愿服务

在北仑,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就像种下的一颗种子,通过多年精心浇灌,茁壮成长为全民投身绿色行动的参天大树。

张盛静也没有想到,曾经对企业环保治理存疑的居民们,逐渐加入到新浦社区组建的“绿手环”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绿手环”),形成了政企民三方协同治理新局面。

张盛静介绍,“绿手环”以党员为先锋,建立“专业培训+实战监督”机制。每月开设环保课堂,系统讲授污染源识别、异味溯源等专业知识,每月组织志愿者深入企业产线核查环保设备运行,精准捕捉黑烟排放、异味扩散等环境问题,以第三方视角建立“企业整改—部门督办—群众反馈”闭环,成功化解环境信访矛盾200余起。

“居民还推动实施了宁钢烧结脱硫改造、台塑热媒管换热系统升级等多项环保技改工程,助力区域空气质量提升。”张盛静说。

像“绿手环”这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北仑还有“生态之友”“百灵鸟”“库小二”等9支,它们共同隶属于绿满港城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满港城)。

“绿满港城这个大家庭里,最开始只有我们在2010年成立的岩东节水大队。如今,北仑区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化生态环境志愿队伍。”身兼岩东污水处理厂员工和环保志愿者双重身份的张继勋告诉记者,如今,多支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监督、净滩、净山、护水、海洋垃圾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践,形成了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矩阵。

2024年度,绿满港城累计开展生态环境各类志愿服务200余次,发动环保志愿者2000余人(次)。

王涛表示:“下一步,北仑将持续加强示范引领,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的规范、深度和成效上继续努力,进一步整合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力量,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推动北仑生产生活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打好扎实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