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网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萧山
 
杭甬线南阳段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建设单位: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2024-07-0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杭甬线南阳段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杭甬线南阳段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4号、第388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现将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预期效果、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范围、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公众意见的反馈途径、生态环境部门、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予以公示。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在报批前也将在环评单位华东院官方网站https://www.hdec.com/cn/international.aspx进行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杭甬线南阳段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规模:本工程改线管道整体呈南北走向,全线经过萧山区,管道全长约0.847km。管径D813,设计压力6.3MPa,采用L450M 钢管。

建设地点:本工程管道建设地点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改线自滨江大道起,沿西二线西侧,自北向南与其间隔8m 并行敷设。穿越南阳横河后到达改线终点,中型水域穿越1 (南阳横河)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1)水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水环境保护目标。

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补给径流区,不涉及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不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3)声环境、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根据实地踏勘和调查,工程管道沿线200m范围内分布有噪声、空气敏感点共5处。

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1.6-1

序号

敏感点名称

相对位置

最近距离约(m)

200m范围内规模(户)

保护级别

1

潮竞云望城(在建)

东南

65

392户(尚未入住)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2

聆空云境城(在建)

西侧

160

196户(尚未入住)

3

南丰村村委会

东侧

190

/

4

南丰社区卫生站

东侧

125

/

5

南丰村居民点

东侧

18

1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不涉及自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工程无涉水施工不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低于二级;工程不涉及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

5)文物保护目标和要求

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未发现古遗址、古窑址和古墓葬,不存在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历史建筑。

6)规划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根据《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 (启动区)》,项目终点西侧约60m规划有中小学用地1处。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水环境影响:施工项目部生活污水经项目部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项目管线试压采用洁净水作为介质,试压废水中主要含泥沙、机械杂质等,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试压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视作清净下水就地排放;施工期其他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南阳横河,对周围水体影响很小。运行期无污废水产生,基本不对周边地表水产生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影响为施工作业带清理、管沟开挖、回填、土方堆放等施工活动,采取洒水降尘、加盖篷布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运行期无废气产生,基本不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声环境影响:根据现场调查,输气管道沿线200m范围内有居民点分布,这些居民点距离管道相对较近,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管道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几周时间,其影响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同时作好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其产生的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生态环境影响:工程位于城镇待建区,工程沿线是以城市结构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施工对生态影响总体有限,在采取相应生态恢复措施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风险影响:工程风险物质为输送介质天然气,存在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风险,管道断裂泄漏事故为最大可信事故,分析天然气泄漏后再空气中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以及由此伴生的空气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通过对事故的影响预测分析:①若管道中空泄漏或断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将会危机到管道两侧村庄居民和建构筑物的安全。②当沿途管线天然气发生泄漏事故时,会挥发出甲烷,大气中的甲烷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③发生火灾事故时,会产生大量烟尘、COSO2 等污染物,不出现半致死浓度和伤害阈浓度,但是近距离接触还是有窒息等风险,严重危害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针对管道工程及本项目特点,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制定了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同时制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预期效果

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项目部生活污水经项目部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项目管线试压采用洁净水作为介质,试压废水中主要含泥沙、机械杂质等,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试压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视作清净下水就地排放;施工期其他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南阳横河。运行期无污废水产生。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 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设围栏或部分围栏,以减小施工扬尘的扩散范围。2) 应避免在春季大风季节以及夏季暴雨时节施工,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遇有大风天气时,应避免进行挖掘、回填等大土方量作业。3)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的堆场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应采用水喷淋法防尘,以减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搅拌过程中的粉尘外逸,降低拟建地区的空气污染。4) 汽车运输易起尘的物料时,要加盖蓬布、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洒落和产生扬尘;卸车时应尽量减少落差,减少扬尘;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导致地面扬尘,因此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润湿,以减少施工车辆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要求运输车辆减缓行车速度。另外,运输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村庄,施工便道尽量进行夯实处理,减少扬尘的起尘量。5) 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的排放。6) 对堆放的施工废料采取洒水抑尘、加盖篷布等防扬尘措施。。

声环境保护措施:1)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设备、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避免超过正常噪声运转。对于必须使用的高噪声设备,应采取加装消声器、隔声罩等措施,尽量降低其噪音辐射强度。2) 限定施工作业时间。在距居民区较近地段施工时,要避免夜间作业,以防噪声扰民;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阶段噪声的要求,需要在夜间施工时,必须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进行,并提前告知附近居民。3) 加强对施工期噪声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的环保部门应按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发现的违章施工现象和群众投诉的热点、重点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同时积极做好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4) 设置声屏障降噪。根据施工需要,建临时围挡,对施工噪声起到隔离缓冲的作用。5)施工时段安排:施工场地200m 内若有居民居住,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中午和夜间)内作业,尤其管道沿线声敏感区域附近要严格限制施工时间,夜间2200700 禁止施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尽量减少占地。2)管沟开挖表土保护管沟开挖的表土堆置在施工作业带的一侧,表土远离管沟堆放,深层土靠近管沟堆放,管道安放后,先回填深层土,最后再回填表土,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施工结束后植被恢复所需的熟土,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充分利用工程沿线现有道路,减少施工道路占地的数量。4)优化施工方式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对施工作用带范围内植被的破坏。5)在管道穿越小型河流处应做好水土保护措施,施工完毕后,要恢复河道原状,并及时运走废弃的施工材料和多余土石方,避免阻塞沟渠、河道。6)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防止被暴雨径流带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7)在水中进行施工时,禁止将污水、垃圾和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水体,应收集后和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施工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和其他水体。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 严格控制输送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蚀;2) 定期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的发生;3) 每半年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4) 在公路、河流穿越点的标志不仅清楚、明确,并且其设置应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均可看清。5) 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定期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6)建设单位应加强与当地相关规划管理的沟通,协助规划部门做好管道、场站周边的规划。7)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工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将会对区域产生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态减缓补偿措施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得以减免。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范围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众(团体和个人)。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社会各界公众可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提出环境保护相关意见和建议。

八、公众意见的反馈途经

通过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建设项目敏感对象和保护目标的村(社区)的公告栏上张贴布告进行公示及在政务网网站上进行公示。公众对建设项目有反馈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个人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等送交建设项目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

九、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联系人:吴工  电话:1375815814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1751

环评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工  联系电话:0571-56625246   邮箱:wang_zs@ecidi.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高教路201

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20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