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欣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生物多样性可利用水平支持山区县拓宽绿色转化通道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改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会同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林业局认真研究,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答复如下: 序号 | 具体诉求 | 答复内容 | 1 | 一是支持武义打造特色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目前几个较为成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整体内容偏向科普,且都是较为零散的体验点。希望省市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武义打造全域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武义将以"天然的动植物园"为概念,将生物多样性的元素和概念辐射到武义县域的各个角落,完善研学产业配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发展生物多样性主题旅游。 | 我省在全国先行探索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搭建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台,既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积极探索,又是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创新,目前已形成了市级培育、省级认定的模式,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意义,也被写入了2024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2022年,在丽水市试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实施《关于开展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的通知》。截至2024年6月,建成省级体验地28个。起草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标准,已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标准申请预审论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要求室内场馆和室外线路相结合、展览展示和互动体验相结合。 体验地建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宁波海洋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环境,开发20余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课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主题研学教育。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汇集自然景观、人文设计和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两个体验地2023年全年分别接待游客1.9万和70万人次,收入280万和5000万元。丽水市带动体验地相关建设投资约1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约1.5亿元。在资金支持方面,2024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3200万元支持武义县等8县(市、区)开展"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培育)工程——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通过EOD试点,为山区县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包括武义县在内的全省各地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是立足武义"天然动植物园"中亮点特色场所、区域,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二是支持武义县充分挖掘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地方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等,讲好背后的"文化故事",开发一批研学旅游精品课程、线路,形成有武义特色的研学旅游品牌。支持将武义县各级研学旅游营地基地以及生物多样性集聚地纳入金华市、全省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的放大效果。 | 2 | 二是支持开发教育体系。依托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体系,开发中小学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丛书,设计推广中小学生物多样性标准化科普课程。充分挖掘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地方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等,讲好背后的"文化故事"。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打造示范试点,实现生物遗传资源更好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 | 我省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工作,在小学科学学科开设"生物多样性"课程内容;中小学地方课程开设"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课程内容。推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发文要求各中小学校用好地方课程教材,结合主题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载体,开展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知识科普,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和热情。认定公布浙江农林大学(求真学农基地)、富阳亚林所劳动实践基地、温州瓯海三垟湿地劳动实践基地、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劳动实践基地等为第三批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课程。 在高等教育阶段,全省设置环境科学、森林保护、动物医学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本科专业114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拥有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 我省在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对发掘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做了记录,并制作庆元黄粿、遂昌乌米饭等专题片,详细介绍了制作原料所涉及的生物多样性要素和制作工艺,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传承和转化。注重宣传方式的创新,组织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有奖征集、观鸟赛、自然笔记、慢直播、科普展和讲座等各类活动,编写生物多样性学术专著和图书,发表生物多样性论文和科普文章,出版湿地科普手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推动越来越多的公众、社会组织了解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3 | 三是支持拓宽生物多样性利用渠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特色资源物种繁育利用,开展乡土野生植物物种种质资源发掘和创新利用研究,建立人工繁育物种资源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广体系。拓展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参与和支持生多保护力度,丰富投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我省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路径。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利用相关试点。在全省部署7个市域或县域试点,其中丽水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获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批示;磐安县试点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于今年圆满收官。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城区、乡镇、企业、乡村等友好单元试点和建设标准试点,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率先发布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行),并迭代2.0版本。上线运行"浙里生物多样友好"微信小程序。 二是做好绿色金融文章。印发两山合作社建设运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等政策文件,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等工具,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资源转化等提供金融支持。协同推动《林权抵(质)押贷款工作规范》等纳入省级团体标准,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规范指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推出"生态信用贷""生态抵(质)押贷"等产品服务,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湖州市出台《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创新竹林碳汇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衢州市围绕钱塘江源头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探索出台银行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等地方规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生物多样性利用渠道。一是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的指导,组织编制友好单元建设标准。支持武义县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掌握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保护等级、分布情况,建立资源数据库。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落实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提供优惠资金服务;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探索创新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特点的产品服务。 |
感谢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 孙力 联系电话:0571-28806119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24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