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建设亮相COP16 | ||||||||
|
||||||||
10月21日-11月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卡利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与自然和平相处”为主题。哥伦比亚时间10月29日,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的COP16“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案例分享”主题边会在卡利Nuqui-Academia & Research中心举办。 本次主题边会包含主旨演讲和主题报告2个环节。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张玉军、UNDP高级政策顾问Tim Scott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分别作主旨演讲。 在主题报告环节,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创新中心负责人汤博作了“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建设”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关理论内涵,结合浙江在全国首创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构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生物多样性试点示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等工作,以及“浙样生态”应用场景和“浙里生物多样友好”微信小程序等创新工具,从“建立友好制度”“创建友好工具”“开展友好实践”和“实施友好示范”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和特色做法,并从“出台友好系列标准规范”“研发生物多样性友好产品”及“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前瞻性设想和展望。与此前在COP15中国角“浙江日”展示的浙江案例不同,本次报告更加系统地介绍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以来,浙江在生物多样性友好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 本次主题边会的报告分享,再次将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工作做法和成效在联合国生态舞台上进行展示,进一步扩大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浙江将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积极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浙江经验和范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