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482429/2022-243687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公示日期:
文号: 浙环提〔2022〕100号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衢7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7-07 16:16 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徐荣新、蓝雪敏、方向明、何建仙代表:

你们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衢74号建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数字化应用的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结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和省林业局会办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省生态环境数字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做好统筹部署。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形成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框架思路,系统性提出年度、“十四五”数字化改革路径和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加快多跨场景打造,推动改革突破、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今年,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和数字政府系统部署,制定了《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去年以来,厅领导多次带队赴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等地调研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指导各、市生态环境部门围绕数字化改革总体构架、对准跑道,开展应用建设,并要求及时吸收基层创新经验。三是鼓励基层创新。落实“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要求,加强对基层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指导,推进重点应用落地,有24个市、县纳入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相关试点,并抓好上线应用省市县三级贯通工作。

(二)推进生态保护跑道建设。按照“1612”体系架构,以提升美丽浙江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目标,会同相关厅局完善跑道顶层设计,进一步聚焦美丽浙江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细化子跑道设置,构建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谋划建设场景应用。按照既定任务和时间节点,会同省发改委等,全力推进“双碳智治”“浙里无废”等重大应用建设。

(三)加强数字资源库建设。我厅于2019年开始建设省生态环保协同管理平台,现已将全省工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工业园区、港口等各类污染源全面纳入,形成各类污染源的数字化档案库。已与省信访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平台对接,实现污染源监管数据共享互通和业务系统。整合生态环境29大类业务、汇聚11亿余条数据,在推进业务由分散低效向高效协同,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办事体验同时,有力支撑场景应用建设。

(四)建设一批多跨场景应用。我厅先后谋划建设13个场景应用,目前总体推进顺利,其中“浙里无废”“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减污降碳在线”“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在线”“浙里蓝海”“环保e企管”“社会环境机构监管服务”等应用已上线并继续开展迭代升级。“生态环境准入”“浙里碧水”“多彩生态”也将于今年8月上线运行。“浙里净土”“蓝色循环”正在谋划建设中。2021年,我厅“浙里无废”被评为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获省委改革突破银奖。我省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首个“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我省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得到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的批示肯定。

(五)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大脑”建设。“大脑”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围绕统筹生态环境资源层、数据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的关键要素,综合集成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业务智能模块等数字资源,完善生态环境态势感知网络体系,提升数据归集能力,形成支撑跑道建设的生态保护数据仓和工作模型,支撑各类应用场景和系统平台的迭代升级和贯通使用,实现辅助决策、污染防治、监管服务和指挥调度等支撑能力跃升。

(六)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在推进改革改革同时,注重形成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省人大正式颁布实施《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先后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的实施意见》《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评价奖惩管理规定(试行)》《推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专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发布全国首个“无废指数”,推进“减污降碳”指数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

你们在《建议》中提出的数据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改革应用建设等建议很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对于我们推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水平有着重要帮助。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建设生态保护跑道。按照数字政府总体部署要求,紧扣“两年大变样”目标,优化完善跑道建设方案,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数据仓,强化数字资源底座支撑作用。突出“大脑”运行监测评估、预警预测和战略目标管理能力,研究组件、模块、算法、工具、知识库、规则库等分类有序建设路径,强化大脑应用算力等支撑作用。会同省级相关厅局全力推进“浙里无废”等重点应用建设,加快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更多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力重大改革攻坚突破。抓好数字化改革与深化改革、共同富裕改革的融合工作,重点突破“双碳”集成改革、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等省级层面重大改革,持续攻坚“浙里无废”和“减污降碳在线”应用迭代升级。完善“无废指数”,推进“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建设等,将数字化改革成果全面纳入到《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等。更加突出技术、数据、业务三者融合,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在线”“环保e企管”等应用迭代,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工作协同。

(三)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以治理增效、服务提质、基层较好、群众点赞为目标,按照迭代升级一批、上线运行一批、谋划推进一批滚动推进应用建设,确保应用管用实用好用,进一步提升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推进亚运环境保障应用、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平台等建设,做好涉环境保障数据资源高效归集,确保有力支撑重大活动环境保障。抓好“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在线”应用与“1612”基层治理系统贯通。加强对基层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指导,定期调度和梳理分析各地谋划建设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情况,指导结合实际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应用,推进“一地创新、全省推广”。

衷心感谢你们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对我省生态环保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化处  刘俊

联系电话:0571-28869041    传    真:0571-28869179

邮    编:310012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