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网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舟山 > 岱山
 
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建设单位:华能(浙江岱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2022-01-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4)和《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的函》(浙环发【201810号)等规定,本工程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展期间必须进行公示工作,使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参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有关内容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

建设单位:华能(浙江岱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杭州湾海域,七姊八妹岛北侧,场区距离南侧海洋生态红线区约500m,距离西侧岱山2#场区西边界约3km,场区东西跨度约8.6km,南北跨度约8.8km,场区总面积约46km2,场区中心点离岸约24km

处理规模:工程共布置38台单机容量为8.0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04MW,采用220kV海上升压站+陆上计量站,海域使用期限为27(含2年建设期)。风电场所发电能由1235kV海底电缆(路由总长约56.235km)汇集至海上升压站,经主变升压至220kV后通过1220kV海缆(路由总长约26.414km)敷设至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西北侧海堤登陆点,海底电缆总长度共计82.649km。风电场年理论发电量为126080kWh,年设计发电量113101kWh,平均尾流影响系数为10.30%,年上网电量88219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902h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仅包括海上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环境影响评价,陆上计量站及接入系统等工程另行委托开展相关工作,对服务期满的拆除工程建设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另行开展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工程区域评价范围主要环境敏感区包括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中的灰鳖洋重要渔业海域(33-Xe04五峙山鸟岛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3-Xa0133-Ja01杭州湾南岸保留湿地(33-Xd02等,工程风电场场区及海底电缆均不直接涉及上述敏感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布置区、海上升压站和大部分海底电缆位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岱山农渔业区(代码“B1-6”)内,部分220kV海底电缆位于大鱼山港口航运区(代码“B2-9”),220kV海底电缆登陆段部分位于大鱼山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代码“B3-6”)。项目评价范围内周边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功能区主要有平湖农渔业区(B1-2)、嵊泗农渔业区(B1-5)、定海农渔业区(B1-6)、杭州湾南岸保留区(A8-1)、双合山旅游休闲娱乐区(A5-9)、五峙山海洋保护区(B6-4)等。

三、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文动力环境:根据数模专题预测结果,流速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风电桩基设置工程区内,对周边影响较小。

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根据预测,工程实施后冲淤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桩基周围,非常接近桩基的小范围会有略大的淤积,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3、海洋水质环境: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海底电缆敷设作业造成的悬沙扩散浓度和扩散范围有一定规律性,高浓度悬沙主要集中在海底电缆敷设路由周围。总体而言,受潮流水动力及工程区范围影响,本工程泥沙影响范围较为集中,除工程区域外,其他海域悬沙浓度较低,而且随着工程结束,悬沙影响也随着消失。因此本次施工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

4、海洋沉积物环境:电缆铺设施工,由于电缆开挖会引起工程区附近海域沉积物环境的扰动,而本工程所在杭州湾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且电缆铺设后,仍使用原有的表层沉积物对电缆进行覆盖,电缆铺设对表层沉积物影响不大海缆铺设仅会使海缆附近海域沉积物造成一定的扰动,对该海域整体沉积物质量和沉积物环境不会产生恶化影响。

5、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根据估算结果工程对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以及渔业资源的影响损失评估在环评中考虑,共计1017.926万元,风电建设、营运引起附近海域生态服务价值,渔业生产和渔业作业成本增加估算,共计645.52万元,上述共计补偿金额1663.446万元。

6三场一通道影响本工程实施对鮸和蓝点马鲛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保护区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7、对鸟类影响: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叶片扫风和机械运转会产生噪声。本工程风电机场在杭州湾海面上,区域内鸟类较少,主要为鸥类,风电场运营对鸟类的影响较小。同时周边1km范围内没有鸟类集聚,风电场区域距离鸟类集聚区很远,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与鸟的栖息地保持250m的距离,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对鸟类正常的栖息、觅食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风机低频噪声对风机场周围的鸟类影响很小。

8、水下噪声影响:本海上风电场采用的高桩承台风机基础在钢管桩撞击施工所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噪声将对周围海域的海洋渔业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其他一般施工活动如抛沙、抛石及航运等水下施工和海上运输活动将使水下噪声级在某些低频段上有所提高,本工程所采用的一般水下施工等活动基本上不会对海洋生物带来影响。由于施工期相对时间较短,同时某些鱼类可以采用游离避开噪声源等方法远离施工区,在施工结束后再返回该区域。根据水下专题预测结果,营运期水下噪声对本工程海域的海洋生物基本上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9、水上噪声影响:预测运营期多台风机之间噪声的叠加仅是影响范围的扩大,基本不增加强度,总体上风机组产生的叠加噪声影响很小。

10电磁环境影响工程海底电缆均敷设于海底土层以下,电缆外层的金属屏蔽层、铠装层以及海底土层对磁场具有一定的屏蔽作为,且鱼类活动空间较大,在海底区域活动的鱼类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根据类比陆上电缆线路磁场分布可知,本工程海底电缆上方1m(中心处)工频磁感应强度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暴露控制限值0.1mT

11、环境风险工程主要环境风险为施工期施工船舶碰撞溢油事故、风机损坏油料泄漏、海上升压站主变油泄漏、自然灾害风险、突发事故风险等。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后环境事故的发生概率可明显降低,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可明显减小。

本项目建成后,通过采取先进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各污染物排放均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符合维持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污废水处理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后运至陆上与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一并处理含油废水经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为减轻工程建设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的影响,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海底开挖面积、开挖量,缩短水下作业时间,避免施工悬浮物剧烈扩散。严格限制工程施工区域在其用海范围内。尽量选用先进低噪的施工设备和船舶,并注意日常设备维护,降低施工噪声,减轻对鱼类的影响。电缆铺设后及时填埋,恢复原地貌,加快生态修复。施工期水下打桩中应严格确立在距离桩基一定范围为鱼类受水下噪声影响的危险区域,做好施工期的海水环境跟踪监测与环境监理工作。建设单位应通过增殖放流、人工鱼礁等补偿本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失,减缓对海域的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

(3)鸟类保护措施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施工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对鸟类的干扰。根据工程用海区海域和邻近岛屿鸟类的生活习性,合理安排施工期,尽可能避开候鸟迁徙高峰期和繁殖期,在鸟类非繁殖和非迁徙季节竖立和组装风机。在鸟类迁徙高峰期要严格控制光源使用量,对光源进行遮蔽,减少对外界的漏光量,尤其是在大雾、小雨、强逆风或无月的夜晚,应停止施工。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杜绝猎杀鸟类和破坏岛屿上鸟类栖息地的行为。

(4)噪声防治施工期应对每日预计打桩数量(即最高数量)、打桩的持续时间做出预测,在时间上控制一次一桩,打桩时采用软启动方式。施工船舶应有效控制主辅机噪声。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改进施工机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船体或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需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5)固体废物对于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在各施工船舶上,返回时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施工中禁止任意向海洋抛弃各类固体废物,同时应尽量避免各类物料散落海中。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清理处置。施工生产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6)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船只管理,避免施工区域船舶拥堵,加剧噪声和废气等污染物产生。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工区,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陆域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对运输车辆行驶路面也应经常洒水和清扫,保持车辆出入的路面清洁、湿润,减少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

(7)风险防范措施:施工前,需指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并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海域施工人员的安全环保培训教育,特别针对施工船舶航线安全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溢油事故的发生。施工方应将施工进展情况上报海事部门,征得海事部门对施工水域进行有效监管,以利航经该水域的船舶安全避让。如施工期间发生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和执行紧急预案外,应及时向海事主管机关报告。

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1)污废水处理措施风机维护生活污水纳入陆上计量站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处理达标后纳管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管理,确保风电场正常运行;开展ISO14000的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设立海洋生态环境跟踪监测系统,对海域的各种水生生物资源等进行定期监测。建设单位应在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在工程建成后立即采取以底栖生物增殖及渔业资源生物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增殖放流品种优先选取当地海域的常见种和优势种,关注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放流地点为工程附近水域。

(3)鸟类保护措施风机上采用不同色彩搭配,如旋转时形成图案,促使鸟类产生趋避行为,降低撞击风险。鸟类迁徙高峰时间内24h观测鸟类迁徙情况提出停机预案,考虑在鸟类大量迁徙穿越风场时段停机。在大雾天气、冬春季鸟类迁徙高峰期的夜间,若有鸟类集中穿越风电场区,派专人巡视风场,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鸟类救护站,由鸟类救护站人员紧急救助。开展鸟类观测。

(4)噪声防治措施为降低机械噪声可以弹性连接代替刚性连接,或采取高阻尼材料吸收机械部件的振动能;为降低风机结构噪声,建议可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220kV升压站选用低噪声变压器,保证主变噪声小于70dB;建议主变压器、降压变压器与底座之间衬隔振垫,室内墙体敷设外壳为铝合金的吸音板,并将铝合金接地。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风机维护生活垃圾收集运至岸上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主变压器和风机在检修时所产生的残废油和含油废物,委托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统一回收处理处置。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增加电力供应并改善地区电源结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损失可通过适当的生态补偿等进行修复,其它不利环境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予以减免。只要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实施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工程在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期限和公众意见反馈途径:通过邮件、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自本公示信息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发布起10个工作日(2022111日~2022124日)。公示期间公众可向建设单位或者环评单位索取本项目环评文件简本及本项目环评的补充信息。

、项目审批部门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华能(浙江岱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六条溪

  人:戴经理         联系电话:0571-87675189

2)环评单位

环评单位:浙江环昌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益乐路391A12A03

联系电话:0571-86932816

3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  联系电话0580- 4476840

地址:岱山县高亭镇星河路250号三楼投资项目审批部

4)项目环保审批部门联系方式

项目审批部门:舟山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0580-2037820

地址:舟山市新城翁山路555号市行政服务中心

 

 

公告发布单位(盖章)华能(浙江岱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公告发布时间:20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