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看齐 | 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集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 | ||||||||
|
||||||||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被评为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组织单位;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被评为表现优异集体;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被评为市级表现突出集体,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余姚分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苍南分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永康分局被评为县级表现突出集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金剑虹被评为表现优异个人;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王建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余姚分局桑立超、闻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陈新建,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徐特,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蔡力栋,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冯亦毕,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王耀,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江山分局徐雪峰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 近期“浙江生态环境”将陆续发布各获奖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或工作介绍,希望获奖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希望各地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和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以获奖集体和个人为榜样,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争取在今年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再创佳绩,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作出新的贡献。 县级表现突出集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0年,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以生态环境执法为抓手,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工作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坚守“三最”准则,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十三五”圆满收官,连续两年在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中获评“表现突出集体”,永康市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市区,永康经验以首位评为美丽浙江“十大典型”案例。 锻造“最强铁军” 当好生态环保“领航员” 加强理论教育提高使命意识,开展实战练兵践行责任担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立足“学习”和“实战”两种方式,强化队伍建设,练就过硬本领,锻造了一支战之必胜的生态环保铁军,冲锋在前,担当有为。 理论武装提升能力。注重掌握过硬业务理论知识,开展常态化学习,选派骨干力量成立业务研讨组,制定“一月两次”的培训计划。及时收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盲点,通过微信群、钉钉群实时解答,共同探讨、分享,线上线下互动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立足实战锤炼本领。以“网格企业师徒制”与所联系企业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既促使自身水平提升,又解决企业环保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平衡的问题。2020年,共开展帮扶活动174次,受到帮助企业人员达1100余人。2020年,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1人获生态省建设突出贡献个人三等功;2人被评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3人获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优秀专题报告;1人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环保人”;3人参加2020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工作获得表扬。 坚持“最严执法” 加固环境安全“防护网” 刚性执法守底线,柔性服务优环境,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以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刚柔并济的生态环境执法之路。 刚性执法力度大。将大练兵活动与日常执法相结合,聚焦部门、区域联动,建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形成边界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管长效机制,消除边界环境执法空白,不断加大环境违法查处力度。全年共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197份,处罚总额1776.76万元;办理重大案件61起,查封案件56起,限制生产2起,移送公安案件3起,其中刑事案件移送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人。 柔性服务暖人心。一是针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组建企业帮帮团入企送技术、送服务,梳理出六大类正面清单企业115家,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为企业减负减压;二是全年推行联合会诊机制、推行“组团服务超市”等便企服务措施,服务企业2500余家次,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116个。 实施“最新监管” 争做智慧环保“排头兵”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强势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增强监管力度,依靠数字赋能,通过提升“严值”改善城市“颜值”。 创新“12369”模式破解小微危废处置难题。依托“无废城市”这一APP,紧抓产废端、收贮端两个端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三阶段全程服务;做好标准、预约、收贮、处置、宣贯、监管六个环节;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水无臭味、规范无缺陷这九个目标。目前,在“无废城市”APP上已有已注册企业450家,签约企业450家,组织清运企业197家,清运危废总量1320.1333吨,共外运处置危废1232.1929吨。工作经验得到副省长陈奕君、高兴夫批示肯定。 依托“互联网+”实现环境监管数字化。一是借助掌上执法、省移动执法等平台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借力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科技设备开辟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的巡查监管新模式,令监管更精准,治污效能大大提高;二是落实自动监控监管,全力推动线上实时监控与线下执法监管有机融合,率先在五金涂装行业实施用电智能监控,扩大监控范围,逐步实现涉VOCs用电监控全覆盖,截至目前已有607家工业涂装企业完成安装。三是打造“智慧环保”平台,创新实施生态环境数字监管“四个一”工程,积极构建“信息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预警一张图”的数字化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格局,依托平台研发的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应急调度等功能,实现工业企业“分类监管”,排污单位“在线监控”,环境风险“及时预警”,执法处置“三级联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