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榜样看齐 | 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市级表现突出集体: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发布日期:2021-04-30 16:13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被评为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组织单位;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被评为表现优异集体;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被评为市级表现突出集体,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余姚分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苍南分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永康分局被评为县级表现突出集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金剑虹被评为表现优异个人;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王建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余姚分局桑立超、闻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陈新建,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徐特,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蔡力栋,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冯亦毕,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王耀,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江山分局徐雪峰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

近期“浙江生态环境”将陆续发布各获奖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或工作介绍,希望获奖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希望各地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和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以获奖集体和个人为榜样,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争取在今年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再创佳绩,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作出新的贡献。

市级表现突出集体——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嘉兴市以执法大练兵工作为抓手,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力打造生态环境执法最严市。2020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229起,列全省第一;处罚款超亿元,列全省第二,破获环境刑事案件2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7人,刑事打击成效全省第一。

聚焦政治过硬,铸练兵之魂

充分发挥红船精神起航地的政治优势,以最严的责任、最实的举措、最细的作风,树立红船旁执法铁军新形象。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通过“大手拉小手——省市联动”支部结对共建,与省厅执法处党支部开展学习共抓、人才共育、业务共进、廉政共推,每月定期开展指导交流,共建红船旁环境执法先锋。

二是强化业务学习。全面落实交叉实战练兵,积极开展业务精学、经验互学、邀请教学、送外跟学、案卷评学等“八学八提升”行动,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训,锤炼环境执法业务能手。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八小时外廉洁自律报告、工作日禁酒、党风廉政抽查、反腐倡廉警示等制度;建立《说情打探报告及登记备案制度》,向企业发放《廉政监督卡》500余张,倒逼全体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清正廉洁、务实高效。

聚焦专项执法,助练兵之精

贯彻“科学执法、精准执法、高效执法”的工作理念,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监督与帮扶并举。

一是紧盯难点痛点。持续开展八轮次打击固废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线上“坐诊”,对注册登记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的4140余家危废企业台账、转移联单等情况进行一一梳理,形成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开展线下“出诊”,围绕“五全五查”开展全方位排查打击。2020年,全市共查处涉固废案件305起,占所有查处案件的24.8%;处罚款1051.9万元,占总处罚金额的10.1%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结合嘉兴实际,积极开展VOCs废气治理和春夏季臭氧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控数据异常企业等“自选”专项执法,出动执法人员14209人次,检查企业6457家次,发现各类环境违法问题206个,立案154起,处罚款1277.8万元。

三是强化重大活动保障。深入开展进博会和互联网大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督查检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773人次,检查点位15562个,发现问题1557处,完成整改1478处,保证了大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

聚焦联合执法,促练兵之严

建立公安、环保涉案线索联合查、一般案件快速办、重大案件专项打的工作机制,打造全省环境执法最严市。

一是深化行刑机制。依托公安常驻环保联络室精干警力,成立环保公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工作专班,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定期召开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联席会议,明确危险废物认定规则、行政拘留移送等事项。

二是推进联动执法。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轮次,全市共出动46944人次,检查企业20705家,发现环境问题576个,立案305起,拟罚款2479.8万元。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案件数14件,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人数62人。

三是攻坚大案要案。针对固废危废等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成立重案组,严查严打。20206月,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联合属地公安局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开展联合调查,成功侦破“6.11”特大跨省非法倾倒近1.8万吨固废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6名。

聚焦创新监管,提练兵之效

深化问题发现机制,开发建设“三大十招”智慧平台,实现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发现上报和快速处置,不断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效能。

一是问题发现社会化。将环境污染问题巡查纳入基层网格员职责范围,实现问题发现的网格化全覆盖;招募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1366名。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最高奖励50万元。

二是问题发现智能化。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优化环境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站点建设674个,企业产治污设施工况自动监控系统建设1065家,推进视频监控、自动监测数据、运维信息、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工况有机结合、关联分析,为执法查处提供精准线索,2020年以来共查办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案件8起。

三是问题解决系统化。建立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手段发现的问题库,按“十招”及“污染类型”、“完成期限”进行数据查询,实现对环境问题的精准分析、统计。截至目前,嘉兴市运用“三大十招”及时发现排查整治问题8.7万余个,整改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