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码再显神通——非现场执法查获一起环境犯罪案件
发布日期:2021-03-09 11:1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先行先试,开展企业“环保码”试点工作,构建以企业“环保码”为核心的智能监管与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新年伊始,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一上班,例行打开“环保码”平台查看排污企业告警“情报”。“环保码”可实时采集高频动态更新的在线监控、电力监控、信访投诉、应急管理、行政处罚、排污许可证、环境信用评价等业务数据,并以数据驱动,进行智能协同分析,综合研判。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杭州某造纸企业在线监测pH、总氮数据在前日凌晨超标后迅速回落,同时排放流量加大。执法人员立即回溯视频监控录像,显示多名员工相互配合在排污口、在线监测站房进行插拔采样管、闲置监测探头等操作,致使在线数据失真,以此掩盖超标排放事实。锁定线索并固定视频证据后,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立即启动环保、公安、检察院联合会商机制,对案情进行反复研判分析,对视频中的人物进行识别锁定,为后续的案件侦办、移送、起诉打通关键环节,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3月3日,两级生态环境、公安联合执法开展收网行动,为防止串供,到现场后公安立即控制相关人员,生态环境组织四组执法人员同时开展调查询问。此次行动分工明确、部署周密,在铁证面前,相关嫌疑人吴某某、叶某某对其干扰在线监测设备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本案已移交公安机关,主要嫌疑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相信依托物联网监管、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环保执法效能,将会是环境执法的新常态。

据悉,该案件是“环保码”上线以来查获的第2起环境犯罪案件。截至3月8日,“环保码”已实时赋码服务11455家企业,其中红码73家,黄码627家,绿码10755家。提供43家专属诊断报告,线上问题解决建议;提醒129家企业及时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更新工作;提醒25家许可证到期企业及时完成重新申领工作;提醒200家企业完成环境风险源自巡查;提醒79家辐射企业巡更打卡;服务225家危废企业《新固废法》普法知法;引导427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修复。共发送问题预警3573条,提供执法线索32条,查处环境犯罪2起,还有部分案件在办理中。

下一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将推广“环保码”工作做法,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严厉打击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等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将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做到“查处一批,震慑一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