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网 |
|
|
|||||||||||||||||||||||||||||||||||
|
|||||||||||||||||||||||||||||||||||
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S2高速公路红垦段) 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S2高速公路红垦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杭州市高新八路附近,顺接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机场轨道快线合建段)终点,终点位于沪杭甬高速公路与G60沪昆高速公路交叉的红垦枢纽。路线全长约3.69公里,其中新建主线高架桥约2.44公里,新建互通1处,改建互通枢纽1处,收费站1处,配套建设地面道路约1.95公里。 项目主线高架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标准横断面宽34.5米;地面道路采用双向六车道- -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50米。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7.18亿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声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路面拆除、道路施工、建桥打桩以及施工车辆运输等,其中开挖机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是最主要的。施工期噪声源具有间歇性、高强度、无规则等特点,根据影响分析,施工期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但在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 根据预测结果,各敏感点局部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需采取一定的声环境防护措施。 2、大气环境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路面拆除、道路施工扬尘及车辆行驶二次扬尘、堆场扬尘等,对近距离的敏感点,施工扬尘将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本工程桥、路面沥青铺设过程中将产生沥青烟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 (2)运营期 营运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NOx、CO等项目在现有沪杭甬高速公路基础上进行改建,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运输车种构成比例将更为优化,高能耗、高排污的车种比例逐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大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较小。 3、水环境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地面施工等产生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过程,多余废水排至市政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通过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2)运营期 本工程实行雨污分流,路面径流经路面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地表水体。收费站及管理用房等各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项目运营期各类废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土石方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箱定点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道路维修维护产生的废物应妥善处理处置,进行综合利用。地面道路日常清洁工作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进行。收费站等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在做好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 5、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路基、桥墩等的建设,将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噪声、灯光,水体和底泥扰动等均会对陆域、水域生态环境及生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占用农田、及时进行土地复耕复绿、合理安排工期,采取建设围栏等水土保持设施,沿线加强绿化建设等措施,总体而言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低噪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做好临时隔声围护,如确需夜间连续作业,应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居民。本工程在设计阶段合理布置工程线位,同时采取隔声屏障、隔声窗、加强绿化等不同措施减轻项目声环境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期实现雨污分流,做好路面养护,收费站及管理用房等各类污水经预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做好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合理设置物料堆场等施工场地位置,尽可能远离沿线敏感点。运营期道路养护单位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工作,有效抑制路面扬尘。 4、固体废弃物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期土石方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关规定及要求作妥善处理。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道路维修维护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5、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设置限速标志,设置防撞栏等设施;编制应急预案。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杭州市区域路网,方便群众出行,工程建成运营对区域声、大气、地表水、生态等环境要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其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主要为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 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 ①设计、施工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对拟建项目的态度等。 期限及公众意见反馈途径:相关单位及个人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表达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杭州市交通运输发展保障中心 地 址:杭州市文一西路769号 联系电话:0571-88816002 2、环评单位: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向往街199号3号楼 联系电话:0571-87960753 3、环保审批部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 联系电话:0571-82899052 八、环评报告审批前公示 在报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可在环评单位网站(http://www.zjshjkj.com)进行公开查阅
杭州市交通运输发展保障中心 2021年2月2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