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先锋 | 湖州“生态警务”新机制护美绿水青山,全力打造基层生态环境联合治理“新名片” | ||||||||
|
||||||||
为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延伸生态环境联勤执法触角、拓宽执法覆盖区域、整合多部门合力、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综合提高基层环境治理、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湖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机关在全省率先创新建设具有湖州高辨识度、彰显湖州鲜明特色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实现多部门联合入驻,实体化运转,构建“联勤联动联控联治联管”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打造湖州生态环境“360”无死角全方位联合监管执法。 联勤“常态化” 以“常驻+轮值”形成联勤工作机制,按照“1+N+X”模式,即公安辖区警长+生态环境等N个部门执法人员+公益组织等X个团队按需入驻,进行联勤联动,依托多部门执法合力,实现公安、生态环境、交通、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常态化入驻,开展区域常态化环境监管,目前吴兴砂洗城、南浔下昂、安吉赋石水库等7处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研发生态联勤在线,重点设置城市反倒、扬尘治理、非法捕捞等多跨场景应用,就近开展巡查整治,已有效整改环境问题1200余个。 联动“信息化” 联合公安机关一体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工业园区智能溯源管控、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控信息分级分类预警以及“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集成等智能化网络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筹建“两山”守护系统、“生态卫士”掌上执法端,上线“大气治理”“五水共治”“固废倾倒”等应用场景,建立“监测预警、综合研判、情报导侦、落地核查”工作机制,打通“基层治理四平合”,实现警务站内部执法档案、执法案源、管理相对人、执法视频影像、案件信息和情报线索等资源共享共治共管、高效流转。 联控“闭环化” 联合生态环境、公安、资源规划等部门,建立完善联合管控、联合执法、联席沟通、信息共享、应急联动、会商处置、有奖举报、考核奖惩等闭环管理制度,通过互相派员指导帮助和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多部门入驻人员培训,促进执法力量互促互进、互融互补。区分生态资源安全保护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细化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到事前预警遏制、事中追踪阻断、事后追溯严惩,推动形成“全域覆盖、全程闭环”的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格局,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资源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联治“高效化” 积极借助辖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警务知识熟,开展工作便利”优势,联合开展河道巡查、涉水犯罪打击、矛盾纠纷调解、法规政策宣传等工作,实现全市7373条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主要林区、矿区、路段及重点污染源企业等排查治理全覆盖;联合开展“利剑”系列执法专项行动,查处环境违法行政案件373起;依托警务站第一时间提供的情报线索,成功破获非法处置废机油污染环境重大案件,刑事拘留19人;联合开展百日攻坚、“拉网清零”、“节日”环境安全防范、“平安护航建党百年”等专项隐患排见底行动,排查企业、点位1.5万余家次,完成问题整改800余个。 联管“网格化” 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作用,出台激励机制鼓励网格员发现问题,组织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发现排查能力,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和有奖举报制度落地落实,拓宽问题线索发现渠道。每月定期巡查山林、水库周边及工业园区企业生态环境隐患风险点,每季度开展一次“守青山、护绿水”主题的活动日,组织家园卫士、热心环保人士、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生态保护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形成基层环境治理“一张网”。发动周边群众协助开展巡逻、排查、宣传等工作,发现上报各类环境问题1.5万余个。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