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现能力竞技场 | 科技发现隐秘问题 打击违法时效第一
发布日期:2021-11-24 20:45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8月30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对辖区内某山岙中一家磷化加工点进行立案调查,这是一起在日常监督巡查结合“无人机”科技手段,发现隐蔽性强的环境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

    8月27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日常监督巡查,在巡查到小港街道某山岙时,执法人员发现在山岙隐秘处建有一临时搭建厂房,有人员进出生产痕迹,但厂房入口处有一大门紧闭无法进入。为进一步开展调查,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对该区域进行航拍。通过航拍,执法人员发现该处可能是一非法表面处理加工点,随后联系属地街道配合调查,发现该区域内有企业正在生产。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执法人员随即进入该区域检查,发现正在生产作业的是一个磷化加工点,磷化加工生产线上,共有7个槽,有2个槽正在加热,燃料为煤炭,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未收集处理,直接无组织排放至环境,磷化生产线未配置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生产废气无组织排放。该加工点生产废水直接通过槽底部的孔经车间地面的水沟自流沟底部流进厂房外的废水收集池。经检查,该磷化加工生产线未取得相关环保审批手续。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并尽快拆除违法设施。

    8月28日,执法人员再次进入该加工点检查,确认该加工点未在生产,并于磷化生产线的7个槽以及废水收集池进行取样送检。

    该加工点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已根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立案调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