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扎实做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
发布日期:2020-07-13 15:54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从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三到全省“五水共治”先进县、第一批清新空气示范县的认定,到国家级生态县的成功创建。近年来,岱山县环境执法保护工作上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这与岱山县始终秉承着打造“最严环境执法城市”的理念,与岱山县环境执法铁军全身心地投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生态环境执法各项工作密不可分。

一、雷厉风行,攻坚克难,勇当排头兵

一是在传统行业淘汰、升级中勇担重任。传统行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涉及企业规模小数量大、环境问题突出又大多涉及民生,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执法人员为守护好这片“海上花园”,在海岛企业点散、执法人员少等客观条件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开展渔用船舶行业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矿山行业专项检查等行动,运用法律法规、行政强制等手段改善一方生态,解决突出问题。如在渔用船舶行业专项整治中多次主动约谈企业负责人,安排执法人员驻点企业督查整改,并辅之以行政处罚、强制等手段,使岱山县原有15家环境污染较明显的渔用船舶修造企业关停7家,整治提升2家,合并整合6家,有效解决了长期影响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是在新生行业中监管中勇担重任。近两年,鱼山绿色石化基地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投产,这是对岱山县环境执法能力的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建设初期,因鱼山岛和岱山本岛交通不便,需乘坐50分钟渡轮,但仍坚持每月2-4次的检查频次,特别是辐射安全检查,探伤作业大多在深夜,且现场环境恶劣、安全风险性高,为保障辐射完全,执法人员义无反顾赴现场进行检查。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执法人员立案查处鱼山岛上5家企业,处罚金额达223.33万元。

二、狠抓实战,练战结合,攻坚检验成效。

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要抓手,围绕全年环保中心工作,将执法大练兵与日常监管、双随机检查、专项执法多种执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实战练兵,交叉练兵不断提高练兵成效。大练兵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采矿行业、洗砂行业、入海排放口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环境风险安全专项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多次环境执法专项行动。2019年7名一线执法人员全年累计出动2544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1233家次,下发责令改正决定书39份,立案查处行政案件31件(其中查封扣押3家,行政拘留1件),处罚金额358.5万元。积跬步至千里,这一串串数字是每位一线执法人员一步步的扎实前行,记录着他们的不辞辛苦和坚持不懈。

通过开展各类专项环境执法行动,每一名执法人员都能深入执法一线,有机会查处不同类型的环境违法行为,参与办理各类环境违法案件,锻炼了执法人员线索收集、摄像取证、采样监测、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文书制作等专业技能,夯实了基本执法功底,提高了队伍执法水平。

三、刚柔并济,推进服务执法

在全力开展违法查处的同时,岱山县环境执法方式也不断升级、完善,坚决杜绝环保“一刀切”,而是立足现场的细致核查,既严格要求、严肃检查、严厉惩处,也指导企业整改,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难题,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尤其是日常处理环境信访工作中,经常面对小微企业因污染治理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被投诉的情况,执法人员秉承“服务优先”的原则,没有简单粗暴的一罚了之,而是仔细询问了解情况,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或借力第三方环保机构协助整改,为“想治不会治”企业整改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力度”与“温度”的和谐统一。

过去,岱山县水产加工企业的生产下脚料蟹壳经常被个人收购进行晾晒,导致晾晒场周边恶臭扑鼻,群众反响强烈。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执法人员找准问题源头,深入分析,参照危废管理制度,在水产加工企业中推行固废转移处置双联单制,确保蟹壳全部运输至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杜绝个别司机私自将蟹壳售卖给个人谋取私利的现象。这一做法被《浙江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也为舟山市其他县区提供了有效经验。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执法大队根据执法日常检查情况,结合岱山县实际,为岱山县企业量身编制了《践行生态文明服务企业读本》,书本包含87个企业常见环保问题,通过600余份的企业发放宣传,使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