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响治土攻坚战,浙江这样做 | ||||||||
|
||||||||
土壤环境问题是关系老百姓“吃”“住”安全的大事,浙江如何打响治土攻坚战?昨天,在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上,省生态环境厅虞选凌副厅长为大家介绍了我省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
全面打响治土攻坚战 浙江这样做
2016年“土十条”的出台,是国家继“治气”“治水”之后,系统治理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三年来,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全省上下按照省政府确立的“遏制、稳定、改善”工作基调,积极探索、构建机制、对标对表、逐项落实,推动土十条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6年以来,全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逐步推开;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土十条和我省工作方案,迅速建立组织领导、责任分解、推动落实机制。 在组织领导方面,2017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高规格部署治土工作;在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下专设了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办公室。各市、县(市、区)都设立了政府层面的领导小组,解决了治土工作统筹协调问题。 在责任分解方面,2017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省级部门重点工作分工方案;7月,省政府与11个市签订了治土工作目标责任书;到2017年底,11个市、105个县(市、区、工业园区)都分别出台了实施方案,解决了各级各部门治土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在推进落实方面,逐年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按季调度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年底进行通报。在全国率先出台考核办法,连续两年第一个完成省对市的年度考核。实现了年初有清单、年中有调度、年末有考核,确保对标对表落实工作。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部署要求,2017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和浙江大学,组织20家采样单位、11家检测实验室共计700多名技术人员,连续奋战19个月,核实企业信息2.3万家、布设调查点位近2.7万个、划分详查单元2100多个、采集加工检测样品15万多件、获取数据62万多个,最终形成全省农用地详查的“一报告、一张图、一套表”。2018年10月被国家列为成果集成试点省,2019年2月第一个通过国家审查。 针对土壤污染特点,在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抓重金属污染减排,建立涉重企业全口径清单、排查整治涉镉重点企业,全面落实建设项目重金属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以“控增量”、实施重点减排项目106个来“削存量”。 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体系实现全覆盖,回收处置率全国领先;完成30个5万亩以上灌区标准化创建,全面开展10万亩以上灌区灌溉水水质监测。 抓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协同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排查和生态修复,16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堆放)点生态修复全面启动。 通过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及时管控已发现的污染点位、污染区域和污染问题。 在农用地方面,省土壤办开展了农用地土壤超标点位“对账销号”行动。省农业农村厅完成10个县(市、区)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启动10个县(市、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初步形成了一批适用的治理模式。 在污染地块方面,2017年,全省累计投入6.76亿元,完成污染地块修复项目17个、修复污染土壤57.4万立方米。2018年,全省完成污染地块修复项目28个,治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34.3万立方米。作为国家治理技术试点的杭州庆丰农化地块修复项目已提前完成。 通过政策、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资源整合,强化治土工作的保障支撑。 在政策上,印发了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规划、出台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制方案,排出了“十三五”重点项目;出台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污染地块的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制订了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范,填补了标准空白。 在技术上,通过实施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治理修复试点项目,总结评估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试点成果,探索先进适用的治理修复技术和模式。 在资金上,2015年省财政厅就整合设立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包括土壤污染防治专项。2016年以来,争取中央土壤专项资金9.23亿元;2018年,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0.14亿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 国家土十条出台以来,特别是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后,全省各级积极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公众的生态环境宣传培训,累计培训领导干部257场次、培训企业负责人5400人次;印制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册(画)12.1万份,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土壤污染防治883次,既促进了企业防治土壤污染意识的提升,也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虽然,我省近几年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比照先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土壤法》和国家土十条,着力在“查”“管”“治”“保”这四个字上下功夫。 查 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全省土壤污染地图。 管 切实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实现“两个安全利用”。 治 更有针对性实施土壤污染源头治理,用好详查成果,按图索骥、追根溯源,找到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重点行业和企业,分类分步实施污染整治。 保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的各方面要素保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