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区桐屿街道倾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 ||||||||
|
||||||||
今年来,台州路桥区桐屿街道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强化履职,多元共治,协同作战,大力推进治水工作,倾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一、强化履职,构建“河长治水”新格局。一是层层织密护河大网。由桐屿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总河长,街道领导班子担任街道级河长,村居干部担任村级河长,全面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织密护河网,共设立街道级河长 13 名,村级河长21 名,让每一条河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治。二是人人用好护河平台。桐屿街道街道级和村级河长通过每周开展一次徒步巡河并启用巡河 app 的工作方式加强对河道的监管,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加大对负责河道的巡查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处置问题。9 月来,34 名街道级、村级河长巡河 136 余人次,全面启用巡河 APP,发现并整改问题 56 个。三是步步完善巡河制度。桐屿街道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河(湖)长制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制定出台会议、考核、督察督办等河(湖)长制六大制度,如《桐屿街道河长会议制度》、《桐屿街道河(湖)长制长效机制考评细则》等,做到考核到“点”,问责到人,以制度化督促各级河长担负起“管、治、保”职责。 二、多元共治,强化“源头治水”新举措。一是全力促进一产升级。以河(湖)长制工作机制为突破点,全面开展源头治水,促进一产升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对河道池塘等水体的污染,推广绿色生态无公害技术,建立重振“桐屿枇杷”培训学校,积极开展有机肥、生物菌肥、种植绿肥、生草法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试验田中枇杷亩产提升至 600 公斤至 800 公斤,优质果率达 70%以上。二是全力促进景观提升。投入 1000 余万,全力推进 21 个村居(社区)的 177 个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整治,重点完成 28 个劣 V 类小微水体销号,带动农村环境蝶变,催生“美丽产业”。如春泽社区将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相结合,全面消除劣Ⅴ类水,池塘水质达到Ⅲ类以上,该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治水网红,吸引了 20000 人次群众来参观游玩。三是全力促进截污提升。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已完成零直排一期90%的工程量,对鹏盛嘉苑、富通家园 2 个生活小区进行零直排建设,修复管道 5200 米,完成雨污管网建设 15500 米,井室修复排查 1100 个。完成吉利配套园区和塑胶园区内共 41 家企业污水零直排建设,完成 197 家六小行业的预处理设施建设。此外零直排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三、协同作战,营造“全民治水”新氛围。一是营造浓厚氛围。桐屿街道依托横幅、道旗、户外 LED 显示屏、图片展等形式扩大宣传,营造浓厚治水氛围,提升群众知晓度。在生态洗衣房、新商城、商铺等滚动播放 LED 宣传片;悬挂大型广告牌 2 幅;悬挂灯杆标语200 幅,悬挂横幅标语 25 幅,张贴宣传画 180 张,主干河道的桥头安装宣传牌 140 余块,绘制治水墙画 10 幅。二是强化社会互动。做好治水工作,需积极发动全社会参与其中,桐屿街道积极开展“五水共治宣讲进文化礼堂”、“小鱼放流”、“污水零直排主题党日”等活动 10 余次,还发动网格员、巾帼志愿者、党员志愿者、河小二、宣讲团等,进村居、走企业、到校园,发放倡议书,进行问卷调查,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7000 余份。三是民间河长助力。桐屿街道专门聘请钓鱼爱好者作为民间河长,向他们分发街道的联系方式,加强街道与民间河长的联系,及时掌握河道实时情况。如 7月份,民间河长在下保泾钓鱼时发现河道存在少量垃圾,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及时开展打捞清理。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