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报道摘编
发布日期:2018-04-2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2018年4月18日,我厅召开浙江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由我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卢春中主持,副厅长单锦炎和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总队长竺恒峰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厅法规处、生态处、水处、大气处、建设处、监信处、环监处、执法稽查总队、固管中心、宣教中心等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会议,并相继刊发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共计刊发报道30余篇。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 

                                 浙江严惩固废环境违法行为 举报奖励最高达10万 

                                            2018年04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4月19日电(方堃 钱晨菲)“2017年度浙江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为78.54分,同比上升2.3%,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18日,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单锦炎在浙江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将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环保,以重奖举报的方式加大固体废物领域环境违法打击力度,举报奖励最高可达10万元(人民币,下同)。 

  浙江省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起点不高等特点也给浙江环境带来了严峻考验。 

  近年来,为改善环境质量、倒逼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围绕美丽浙江建设和治水治气治土治废等各项中心工作,打造中国最严环保执法省份。 

  据了解,2017年浙江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6万件、罚款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34.3%,移送行政拘留727人、刑事拘留1048人,同比分别增长38.5%和63.8%。其行政处罚力度、刑事打击力度均居中国首位。 

  此外,借助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浙江督查的重要契机,浙江还强力推进立督立行立改和举一反三。督查期间共调处督察组交办的6920件信访件,立法处罚4401家,罚款2.3亿元,立案侦查102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45人,约谈767人,问责350人,排查化解各类环境矛盾纠纷1673件,有效回应了一批民生重点热点问题。 

  虽然2017年浙江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坦言,浙江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浙江有40余万家企业,但奋斗在环境执法一线的执法人员只有2000多人,因此如何发动浙江5000多万群众参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卢春中说。 

  为此,浙江省在中国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环保与公检法部门联络机构全覆盖,打造环保执法与司法紧密联合体。在重改、重打、重罚的同时,针对当前固体废物领域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浙江省环保厅还与浙江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相关环境违法行为,并将对有关个人或单位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形成打击环境违法合力,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以法促管,以案促教,在继承2017年‘铁拳’系列环保专项行动理念的基础上,2018年浙江环保再发力,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护水斩污’和‘清废净土’三大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打好水、气、土壤、固体废物的攻坚战。”卢春中说。(完) 

                              

                                  高压态势“铁腕治污”,我省打造最严环保执法省份 

                                2018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孙莉 记者 江帆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如何做到“铁腕治污”备受关注。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我省从多方面发力,持续加强环境执法工作,打造最严执法省份。 

  立督立行立改,举一反三,以最严举措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去年,借力中央环保督察,我省在督察期间共办结6920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全省共立案处罚4401家,罚款数量占到了占8个省份总数的50%,行政和刑事拘留人数占近40%,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而在今年,我省专门成立了督导、宣传、问责3个小组坚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联合督导”,一手抓重点问题整改,聚焦关键环节,一手抓长效常态,针对群众关注的饮用水源、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置等问题,推动举一反三和执法倒逼解决。 

  今年,在我省环境执法工作日程清单上,继承和发扬了2017年“铁拳”系列环保专项行动理念,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护水斩污”和“清废净土”三大专项执法行动。4月中上旬,我省抽调百余人,开展了为期6天的省级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即“蓝天保卫”1号行动。在这场堪称史上“最严”的省级督查中,督查组覆盖11个设区市,共检查各类企业139家,发现101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101家,涉嫌环境违法12家,目前已立案查处7家。除此之外,我省还开展了“护水斩污”1号行动,通过对92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全面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41个。目前,各地已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制定措施,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而今年将要开展的“清废净土”行动则以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和经营单位为重点,着力打击一批固体废物违法犯罪问题。 

  跳出藩篱,与公检法联动,严惩环境犯罪。据介绍,我省环境执法与司法部门合作由来已久,在全国首创全省性环保公安联动机制建设。去年6月底,省检察院驻省环保厅检察官办公室、省法院与省环保厅环境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办公室成立,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层面环保与公检法部门联络机构全覆盖,着力打造环保执法与司法紧密联合体。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化环保与公检法联动,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与公检法联络机构全覆盖。 

  我省还加大了固废废物领域环境违法打击力度,重奖举报发动群众参与。近日,我省出台了《浙江省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固体废物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并将对有关个人或单位给予重奖。以此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的合力,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省环保厅表示,我省还将通过加强执法区域协作、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环保执法领域改革等举措,来捍卫我省环境执法最严省份的地位,建设一个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景更美的美丽浙江。 

  

                               浙江出台奖励办法 重奖固废违法行为举报人 

                                           2018年04月18日  浙江卫视 

   

  视频链接:http://www.cztv.com/videos/zjxwlb/3483633.html 

  

                                     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请你来举报!最高重奖10万元 

                                               2018-04-18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杭州4月18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孙璐)今天上午,记者从浙江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各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17年度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为78.54分,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会上同时公布了12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处理结果。 

  

                     浙江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从全国来看,浙江持续加强环境执法工作,着力打造最严执法省份。2017年8月开始,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浙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察工作。12月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肯定浙江环境执法,浙江也成为所有被督察省份中唯一对环境执法工作予以肯定的省份。 

  浙江碧水蓝天好环境 

  2017年,浙江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6万件、罚款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34.3%,移送行政拘留727人、刑事拘留1048人,同比分别增长38.5%和63.8%。2018年,我省环境执法工作持续“加码”,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护水斩污”和“清废净土”三大专项执法行动。 

  执法最严 呵护一方碧水蓝天 

  2017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浙江。我省各级环保部门以此为推动契机,借力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强力推进力督立行立改和举一反三。 

  据省环保厅副厅长单锦炎介绍,督察期间共调处督察组交办的6920件信访件,立案处罚4401家,罚款2.3亿元,立案侦查102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45人,约谈767人,问责350人,排查化解各类环境矛盾纠纷1673件。 

  同时,全省去年组织开展了春季剿劣护水、夏季治废、秋季截污、冬季治霾等“铁拳”系列专项行动,实施按日计罚案件65起、实施查封和扣押案件2584件、限产和停产案件353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723件,案件总数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一系列行动的大力开展,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据悉,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层面环保与公检法部门联络机构全覆盖,打造环保执法与司法紧密联合体。 

  强化社会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针对当前固体废物领域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日前,省环保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鼓励暂行办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固体废物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并将对有关个人或单位给予重奖。 

  “我们要严打跨界非法倾倒,重点放在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经营单位。”省环保厅副厅长单锦炎表示,对查实确有违法行为的情况,对举报人最高可奖励10万元。 

  全省群众可通过拨打环境违法举报热线12369等形式,积极举报身边的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打击环境违法合力,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违法必究 严惩各项违法行为 

  去年,我省查处和移送了22起污染源在线数据作假行为,行政拘留13人、刑事拘留47人;台州椒江区查处两年三次违法排污入刑案例有效填补全国空白。 

  “12起典型案例违法类型涉及水、气、固废,主要违法行为呈多样化,包括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跨界倾倒固体废物、超标排放重金属、私设暗管、不正常运行处理设施。”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总队长竺恒峰介绍道。 

  12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台州椒江区台州市浩宇电镀有限公司两年内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后又实施前列行为被刑事处罚 

  该案件为全国首例因“两年三次”排放有毒物质而被刑事处罚的案例。 

  ★富阳造纸废渣非法跨界倾倒至诸暨、常山等地污染环境 

  该案件为我省近年来查办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 

  ★绍兴诸暨市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干扰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设施 

  该案件是2017年以来全省环保部门首次查办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案件。 

  ★宁波北仑区宁波瑞鑫清洗技术有限公司油水混合物倾倒雨水沟污染海涂 

  该案件为环保部门查获的利用船舶这种新式手段向海洋违法排污的案件,且犯罪手段较为隐蔽。 

  ★杭州余杭区百丈镇洪月明等非法处置废蚀刻液污染百丈溪 

  该案件是我省环保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合力打击“散乱污”企业的典型案例。 

  ★宁波市慈溪热电厂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拒不改正被按日计罚 

  该案件为2017年全省环保部门查办的按日计罚涉气案件中罚款最高的案件之一。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宇田树脂有限公司通过私设暗管的方式排放有毒物质污染环境 

  该案件通过污染水体特征污染因子倒查污染源头,查处的难度较大。 

  ★湖州中环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擅自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该案件为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自动监测数据的典型案件。 

  ★衢州常山县巨龙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不正常使用大气防治设施 

  该案件中环保部门查处了涉事企业2种较为典型的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违法行为。 

  ★舟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勾山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拒不改正被按日计罚 

  该案件为2017年全省环保部门查办的按日计罚涉水案件中罚款最高的案件之一。 

  ★丽水经济开发区英达广告经营部擅自撕毁封条被行政拘留 

  该案件体现了环保执法刚性的提升,惩处手段从原先轻微的行政处罚转变为行政强制。 

  ★金华市开发区金华宏达钥匙有限公司重金属超标排放污染环境 

  该案件是我省环保部门查办的首例涉外企业环境刑事案件。 

  

                                 浙江最严环保执法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8年04月25日   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邹倜然)近日,浙江省“蓝天保卫”1号专项执法行动掀起的环保风暴仍在持续中。前几天,这场抽调百余人、覆盖11个设区市的省级大气污染强化督察,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听汇报”的随机抽查模式,堪称浙江史上“最严”。在为期6天的督察中,督察组共检查各类企业139家,发现101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12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列为“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浙江省开展的“蓝天保卫”1号专项执法行动,重点督察内容包括: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火电等6大行业企业相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企业排污许可证情况。 

  “既要查大问题,也不放过小问题。”一名督察组成员告诉记者,检查过程中并不存在“抓大放小”,之所以选择在春季展开省级大气督察,是因为冬春季节,由于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往往是大气污染高发期。 

  督察结果显示,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违规违法,更多的是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 

  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于2007年、2010年分别进行过两次技改,产能扩大,目前还未经过环保审批;企业矿石原料露天堆放,铁水渣露天堆放,“三防”措施不完善;一期烧结废气排放在线监控设施的进口原烟气浓度监测不准确。 

  而在常山一家水泥厂,督察组发现虽然该企业对重大污染源的防范并无疏漏,但有几十万吨的钢渣露天堆放,堆积面积较大却无遮挡措施,一旦刮风下雨,极易导致扬尘或水污染问题,是潜在的环境隐患。“由于钢渣堆放后表面一层迅速凝结成块,我们认为产生的扬尘很少,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悉,截至目前,此次督察共发现存在问题的101家企业中,已有7家被立案调查,其余企业尚在调查取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行动中,能看到不少企业对环保态度的转变。过去曾出现过的企业“大门紧闭”拒检情况没有发生;有企业主在检查过程中主动用“PH值”“一氧化碳”“脱硫脱硝”等专业术语,向督察组询问检查情况;还有的企业主把督察当作是一次免费“体检”,向督察组讨教下一步环保设施该怎样升级。 

  有关部门表示,这次督察行动的结束并不等于监管的结束。对于此次督察中发现的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督察组还将继续跟进,确保企业整治到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