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482429/2016-204642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治理
发布机构: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公示日期:
文号: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
发布时间:2016-05-2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1.1 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和面积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1′~123°10′和北纬 27°02′~31°11′之间,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毗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3.2%,河流和湖泊占 6.4%,耕地面积仅 208.17 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海岸线全长 2253.7 公里,沿海共有 2161 个岛屿,浅海大陆架 22.27 万平方公里。

1.1.2 行政区划

至 2014 年底,浙江省行政区划分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 11 个设区市,下辖 35 个市辖区、55 个县及县级市、735 个建制镇。

1.1.3 地形地貌

浙江省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按地表形态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分,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1.1.4 气候

浙江省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浙江年平均气温 15~18℃,极端最高气温 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 980~2000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710~2100 小时。浙江省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置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1.1.5 土壤、植被

浙江省土壤主要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紫色土、石灰岩土和冲积土等。黄壤土分布在海拔 500 米以上的山地,占全省土壤面积 36%,红壤分布在 500 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多在残积层的母质上发育,呈橙红到暗红色,占全省土壤面积 35%;水稻土发育于滨海平原和河谷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占全省土壤面积 16%;盐土和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沿海沙滩。此外局部尚有紫色土,冲积呈零星分布。浙江省植物种类主要为阔叶常绿植物,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北、浙西和西南山地植被良好,中部和东部受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砍伐多,植被较差,尤以曹娥江、飞云江、鳌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较高。

1.1.6 河流水系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省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八大主要水系,除苕溪运河属太湖水系外,其它均独流入海。浙江省大部分河流有以下共同特点:①汛期洪水峰高量大;主要河流比降在 2~10‰之间,大多在 4‰以上,汇流速度快,水位涨幅大,防汛任务十分艰巨。②枯水期流量小;由于河流的集水面积相对较小,河流枯水流量较小。遇特殊干旱年份,中、小流甚至断流。③潮汐影响大;浙江省位于我国潮汐最大的地带,7 条入海河流受潮汐影响的河段长度,平均占了 38%,潮差大,潮区界距离长,对防潮、防洪和淡水资源利用极为不利。

1.2 社会经济

1.2.1 人口、耕地及农业经济概况

2014年,浙江省年末常住人口 5508万人,城镇化率为64.87%;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1267 千公顷,粮食总产量 757.4 万吨,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棉花、油料、蚕桑、茶叶、络麻、柑桔等。

1.2.2 工业经济

       2014 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2543 亿元,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5407 和 7137 亿元,分别增长 6.1%和 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 2211 亿元,增长 5.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64392 亿元,增长 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085亿元,增长5.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8.8%,比上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

1.3 水资源概况

1.3.1 水资源量

浙江省天然水资源量比较丰富,根据 1956~2000 年资料系列评价,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 1604 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95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 944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2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 11 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 2110 立方米。

1.3.2 水资源特点

1、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丰,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较少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955 亿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 92.1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广东、海南、福建省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但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 2110 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值。

2、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浙江地处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雨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之间的梅雨期和夏秋之间的台风雨期,最大连续四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50~60%。由于降雨集中,绝大部分产流以洪水径流的形式注入大海,能够控制利用的量较少。浙江省水资源量最丰年份为 2012 年,水资源总量为 1444.79

亿立方米,最枯年份是 1978 年,为 479.05 亿立方米,最丰年份是最枯年份水资源总量的 3.02 倍。而降水量最丰年与最枯年之比为

1.78,说明受下垫面影响,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比降水更为不均。

3、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匹配

浙江省水资源量的分布与耕地分布不相适应。如苕溪、杭嘉湖平原,浦阳江、曹娥江、甬江一带,亩均水资源量仅为 1400 立方米,而瓯江、飞云江、鳌江一带,亩均水资源量高达 5500 立方米。水资源量与人口的分布更不匹配,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均水资源量在 1000 立方米左右,西南部山区人口稀疏,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水资源量超过 7000 立方米,最高与最低之比在 10 倍以上。

- 6 -

4、河流源短,入海河流感潮段长,水资源可利用率较低由于河流源短,枯水期径流量小,多数河流枯水期可供水量少。浙江省位于我国强潮海区,6 条主要入海河流受潮汐影响的河段长度占总河长的比值平均为 38%,钱塘江河口区长达 284.3 公里,占河流总长的 46.7%,由于潮差大,潮区界距离长,影响淡水资源的利用。

5、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经几十年的工业发展,河流水体污染已较为严重。监测资料表明,浙江省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的杭嘉湖、萧绍宁、温黄等平原区水质污染尤为严重。水体的污染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相关附件: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文字部分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图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