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简报第45期(2016年)
发布日期:2016-10-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第45期(总第67期) 

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6年10月20日 

  

  编者按:近日,副省长孙景淼在《保护全域化 治理源头化 保障系统化》上批示:长兴县多措并举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的做法,成效明显,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现将其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保护全域化 治理源头化 保障系统化 

  壮士断腕整治环境顽疾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保护全域化 治理源头化 保障系统化 

--长兴县全力推进合溪水库水源地保护的主要做法 

  

  合溪水库是省杭嘉湖防洪骨干工程、“十一五”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之一,总库容1.11亿立方米,是长兴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自2012年建成以来,该县坚持以做好水生态文章为重点,通过保护全域化、治理源头化、保障系统化等途径,全力提升水库及周边水域环境。目前,投入近3亿元实施了耐火、电子电容等行业转型,累计兑现生态补偿资金5064.5万元,否决环境风险项目36个;24个行政村6425户农户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114家企业污水管网、治污设施得到整改提升;完成水源涵养生态林1.66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2.01万亩。在此基础上,水库水质有显著提升,Ⅱ类以上水质比率由2013年的63%提高到2015年的81%。今年以来,水库水质总体继续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Ⅱ类以上水质同比提高了10.8%。 

  一、饮水保护全域化 

  一是坚持“一盘棋”规划。为破解水库上游三个乡镇生态建设责任不明晰、规划不协调、政策不统一等问题,该县于2015年5月启动上游乡镇撤并工作,成立新的煤山镇,形成“上下协同、共护一库”的保护格局。统筹新煤山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制定《新煤山地区主导产业和项目准入标准》,严格限制涉水、涉重金属项目,鼓励推动电子、新型材料等科技型企业招引资,从源头上确保水质安全。 

  二是实施“一体化”建设。小城镇建设方面,完成水库上游城镇控制详细性规划及生态保护的统一规划;加快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污水应纳尽纳,重点截污段和人口密集区截污纳管率达85%以上;24个行政村6425户农户生活污水完成治理,114家工业企业污水管网和治污设施完成整改提升。园区建设方面,加快煤山东部工业、西部工业、电子产业三大平台整合提升,在引导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入驻的基础上,投入近3亿元完成了耐火、纺织行业转型,并启动电子电容行业转型。 

  三是谋划“一张网”管理。加强水库周边沿线运输车辆联合治理,开展了301省道、小槐线等专项整治,严查“抛、洒、滴、漏”等现象,同时,水库沿线全程安装监控系统,严查危化品车辆违法运输,2012年以来查处违法案件14起;创新货物运输方式,排除水泥运输对水库产生的隐患,新建运输能力1050万吨的熟料长胶带输送仓储系统,以及集仓储、码头、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加强上游社区管理,结合长广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完成1.4万余名长广社区居民属地转移,新组建金钉子、金和嘉园社区。 

  二、目标治理源头化 

  一是构筑“生态治理”防线。一方面,突出工业企业污染全过程治理。加快工业园区污水纳管集中处理,落实厂区内雨污分流、污污分流,自2012以来,园区企业污水纳管率从53%提高到75%以上;严厉查处各类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引导和倒逼现有涉水、涉重企业加快转型或搬迁,2012年以来,查处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253件,追究刑事责任21件。另一方面,强化农业源治理,加大对畜禽场整治力度,2012年以来,提升改造屠宰场1个、关停屠宰场2个,关停养猪(羊)场3家、禽场9家;扩大农业面源治理范围,完成水改旱12895亩。此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农药减量控害面积达2.6万亩次。 

  二是提升“生态修复”能力。加快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提升水库上游生态修复能力。在巩固水库流域原有10.28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基础上,扩建1.04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未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的10.88万亩商品林,实施为期5年的封山育林管理。此外,引导和鼓励合溪水库上游实施农作物种植改造工程,三年新增水源涵养生态林1.66万亩;增强上游溪涧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新建主涧支涧护岸13.71公里、堰坝15座。 

  三是夯实“生态保护”基础。从动植物资源监测、水质监测预警等方面全方位接入,着力夯实水库生态保护基础。2016年起,组织对合溪水库野生动植物进行本底调查,编制湿地野生动植物名录;对水库上游4个入库断面和库区入库、库中、泄洪出3个点位每月2次水质监测,做到及时监测及实时通报,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和水厂应急“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委托第三方做好24米淹没线以下库岸及水面保洁,2015年建成2条截污网,完成库岸线约20公里围栏隔离。 

  三、机制保障系统化 

  一是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利等部门和所辖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合溪水库上游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例会,采取专项工作会议、工作例会等途径,强化问题的协调和推进,将合溪水库上游生态建设纳入综合考核并建立差别化考核评价机制;推行联合执法机制,从国土等8个主要部门抽调在编人员集中办公,由公安、交通等3个相关单位人员参与,统一开展水源保护、巡查监管和违法查处等执法工作。 

  二是生态补偿机制。注重生态建设项目实效,建立常态化的生态补偿机制,2012年起县财政安排生态补偿资金,截至2015年底,兑现生态补偿资金5064.5万元,主要用于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污水管网建设及运维、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2015年底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合溪水库上游生态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2016年-2017年将生态补助明确用于供水污水治理一体化工程等6大类25项工作中。 

  三是全民共护机制。推进由政府单手保护向政府与百姓联手保护转变,实现1+1>2的保护模式。建立“微办公”平台,由县领导、相关部门、乡镇领导及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员、村居管理员、义务监督员等100多人参与,图文并茂推送工程进度和问题整改情况;组建煤山生态志愿队,吸收上游村居热心生态保护事业的志愿者,引导群众关心和参与水源保护;开展短信预警,实现进入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短息提示,提醒手机用户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任何污染水源行为。 

  

壮士断腕整治环境顽疾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青田县全面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近年来,青田县牢固树立“两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全力打好“五水共治”等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进一步整治当前存在的环境顽疾,近日,该县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明确的目标、最有力的举措,全面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 

  一、紧盯“三大源头”,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达标行动 

  一是强化工业污染源整治。严控市以上重点监控污染企业污染物总量排放,责令亚泰制革、青田宏康拉链等重点企业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启动电镀园区改造提升,推进园区生态工业技术改造;加快配套管网建设,提升众鑫污水处理厂功能,建设同心生化处理系统项目,确保园区污水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农业污染源整治。完善政策措施,限期关停、拆除禁养区内以及群众反响强烈的限养区内养殖场,限期搬迁或改造限养区内养殖场,规范新建养殖场建设标准。推广牛、羊、兔及放养土鸡等节水型、生态型养殖,加快建设有机肥制造车间,优化养殖产业结构,杜绝废水偷排、漏排,确保养殖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规范要求。 

  三是强化生活污染源整治。全面推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县城和温溪镇垃圾渗漏液收集处理工程,加快中东部生活垃投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镇、村两级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集中处理,对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和“两路两侧”的焚烧炉,要求在2016年底前予以拆除。 

  二、实施“三大工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一是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推进江北污水处理厂整改,组成工作组进驻该厂,加大技术力量投入,目前污水处理厂出水基本稳定。实施江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改造提升工程,预计2017年8月底前完成项目施工,10月底前完成环保验收,实现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投入资金1.5亿元开工建设金三角污水处理厂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是实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城区高湾至金三角污水处理厂、湖边至西门大桥等污水管网工程,谋划瓯江休闲景观带生活污水收集治理设施项目。启动实施温溪镇区污水管网项目19个,2016年底前开工建设污水管网项目5个。同时,加快中部组团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年内完成投资3000万元,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管网。 

  三是实施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2016年底前计划完成5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任务,确保规划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第三方运维管理招标工作,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组织工程验收并交付运维管理,提升农村治污水成效。 

  三、突出“三大治理”,开展涉污行业提升行动 

  一是主抓阀门等传统行业治理。全面巩固提升2014年以来阀门行业整治成果,完善阀门整治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加快东源镇、高湖镇等地阀门老工业园区改造和新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全面推进项山宫区块阀门企业兼并重组重建后续工作,目前该区域22家企业已兼并重组10家,剩余将在年底前完成。加大腊口、祯埠等中西部区域休闲椅企业以及喷漆、镀膜等重点工艺监管检查力度,形成高压态势,倒逼企业加快改造提升。 

  二是深化推进矿石行业治理。完善砂石料管理相关制度,扎实推进砂石料矿山、制砂场、码头等场所整治。建筑石料矿山、工程性取石点、制砂场等严格按要求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日常巡查,严厉打击偷盗砂石料(河道偷采砂)等违法行为。引导企业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完善花岗岩、叶腊石加工和原矿石切割等石材加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遏制污水直排行为。 

  三是继续开展其他低小散行业治理。加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更新。全面整治餐饮业无证经营行为,强化食品加工规范管理,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加强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和油烟净化治理,加大餐饮废水排放整改监管力度,完善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推进粘土砖瓦窑、真空UV镀、紧固件(标准件)、锅炉、煤气发生炉等行业整治。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qiulin@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