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2016年) | ||||||||
|
||||||||
编者按:近日,副省长熊建平在《舟山市利用“PKA技术”打造海岛治污新模式》上批示:舟山市利用“PKA”技术的治污新模式值得借鉴,特别是海岛地区可以利用该技术,积极探索。现将其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舟山市利用“PKA技术”打造海岛治污新模式 2014年以来,舟山市以水清、岸绿、景美为治水目标,精准择定德国PKA人工湿地技术并大范围推广,走出了一条符合舟山海岛实际的治污之路。该技术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建造湿地,主要由介质、植物、微生物等组成,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具有建成使用年限长、无二次污染、湿地表面不积水,无臭味等特点。目前,舟山市共建成PKA人工湿地202个,受益渔农户超过2万户,占三年治理任务的1/3以上。省内各市均到舟山考察学习,已有10个市建设PKA湿地,累计1129个。 一、精准发力,坚持“治污、生态”两手抓 根据海岛特殊地理位置,针对渔农村生活污水面广量大,水量、水质变化不稳定等特点,以及海岛治污“用地难”“纳管难”“观念难”等难题,舟山市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因地制宜地选择德国PKA人工湿地技术。从促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凸显海岛独特生态优势的高度出发,要求浙江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PKA人工湿地的介层原料及层数、植物选配、外观形状、运行方式、水力停留时间进行二次技术研发,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有氧处理效率和终端外观生态美观效果。使用一年多来,因该生态湿地建设周期短,处理能力强,外观生态美观,表面不积水无臭味,运维成本低(每天运行成本只需1元多),更无需专人管理,得到渔农民普遍欢迎。 二、精细实施,坚持“治污、美丽”两促进 根据海岛实际,确定“治水先治岸、水岸齐治理”的工作思路,从影响水质的源头入手,依托PKA人工湿地的景观优势,拉高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杆,加大与美丽海岛精品(特色)村、历史文化村、中心村以及森林村庄等项目建设的结合力度,将PKA终端四级沉淀池、人工湿地池以及湿地池护栏、公告牌与美丽村庄建设完美融合,使污水处理终端达到公园化、景观化效果,成为新渔农村建设一道靓丽风景。通过实施洁净村庄行动、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载体,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水质的污染源头,有效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目前,定海东风村、星塔村,普陀中欣村、螺门村,岱山司基村、沙洋村以及嵊泗石柱村等已成为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KA处理工艺)与美丽渔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 三、精心管护,坚持“治污、节水”两不误 为做好已完工PKA人工湿地项目的后期维护,及时解决出现问题,确保渔农民的生活环境不受困扰,舟山市各地相继制定出台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建成并运行的202个PKA人工湿地安装手机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运行情况,快速反馈存在问题,确保渔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放。结合海岛缺水实际,将经过“PKA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并达标排放的中水,用于农业生产浇灌和景观绿化养护,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收到治污水与抓节水的双成效。 四、精确督导,坚持“治污、作风”两手硬 高度重视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态化督查,促进有关部门监管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2015年7月灿鸿台风过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赴各地查看渔农村生活污水接户管破损、隐蔽工程积水以及PKA终端运行情况,对PKA终端个别沉淀池井盖边沿水泥开裂以及终端告示牌倾斜等问题,要求所在县(区)限时整改到位。针对媒体报道的“7.23白泉金林水库又发绿藻”事件,就水库上游农户“三水接入”、PKA终端出水水质等进行集中检查,排除PKA终端污染的可能。按照“时间到天、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要求,通过落实“五张清单”、实施“八大行动”、开展“百日攻坚”,进一步强化排查、督导、奖惩力度,确保在建PKA湿地早日建成运行。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