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发布日期:2015-09-22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编者按:近日,副省长熊建平在《衢州市创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模式转型实现AQI达标率居全省首位》上批示:衢州市提出的环境空间管理、排污总量控制和环保产业培育三大治污新措很有针对性。现将其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衢州市创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模式转型 

  实现AQI达标率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来,衢州市创新推出环境空间管理、排污总量控制、环保产业培育三大治污新措,有力促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6月,衢州市区PM2.5浓度均值为31μg/m3,环比下降20μg/m3,同比下降16μg/m3;AQI优良率达100%,同比提高33.3%,其中,优为15天,占50%,AQI达标率排名位居全省第一,为全国19个100%达标城市之一。 

  一、合力治气,上下联动创新推进大气污染全民共治 

  (一)量化部门整治任务。出台《衢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衢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衢州市“五铁治五气”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等文件,制定6大项、90余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万面综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环保、气象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已召开黄标车淘汰等专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三次,专题部署工作。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成立由环保局领导、环保专 家组成的重点企业环保整治督查服务组,向巨化、元立、华友钴业、清泰工程公司等重点企业各派一名环保驻厂监管服务员,定期督促检查企业环保整治任务进展情况,为企业环保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协调解决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该市督促8个热电机组、2台竖炉开展脱硫、脱硝改造,督促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完成脱硫脱硝项目建设。同时,成立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启动环保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有效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发挥辅助管理作用。 

  (三)浓厚社会共治氛围。在日报、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公开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大气执法信息、环境处罚信息等内容。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载体,开展了衢州首部环保微电影《绿剑》首映仪式、“最美衢州人·第二届衢州十大环保先锋人物颁奖”仪式、环保志愿者“践行绿色生活·你我共同行动”倡议、万人签名、百名环保志愿者“践行绿色生活”环保骑行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关注治气、绿色生活氛围。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各渠道大气污染举报382起。 

  二、科学治气,多管齐下创新推进用能结构绿色转型 

  (一)源头严控减总量。严格产业准入,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化县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招商项目一律实行关停整治和“一票否决”。今年以来,该县已实施65个企业环保整治项目、关停搬迁污染企业33家。累计否决10余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项目。 

  (二)淘汰落后提效率。今年将分散高污染燃料锅(窑)炉淘汰改造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实施提前淘汰奖补激励政策,对按期完成淘汰改造的给予最高5万元/蒸吨补助,补助金额按离设定目标期限的长短逐季递减,有力推动企业高效推进淘汰改造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锅(窑)炉淘汰改造187台,完成年度淘汰改造任务93.5%,效率提高超 110%。 

  (三)清洁能源促转型。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天 然气管道全覆盖,各县(市、区)组建天然气公司,及时落实天然气销售优惠政策,降低市区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最高销售价格,鼓励用气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在最高限价范围内协商议价,积极推行绿色交通,全市新增天然气公交车121辆,市区出租车均换为天然气出租车。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用天然气2486万方,用煤264万吨,同比下降约30%。 

  三、综合治气,标本兼治创新推进废气治理提速增效 

  (一)以规促治,推进城市废气综合治理。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全面落实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砂土覆盖、工地路面硬化、拆除工程洒水等“七个100%”目标,共治理施工场地207万平方米。加强道路扬尘控制,实施市区主要城市道路“路长制”管理,中转站垃圾运输全部采用厢式密封车密闭化运输,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41%。制定《餐饮油烟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餐饮单位定期清洗和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城管、环保、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取缔非法露天烧烤点、无证流动饮食摊点55个,强力推进餐饮行业油烟净化器安装,市区1150家餐饮企业(店)均已完成油烟净化器安装,安装率超95%。加快黄标车淘汰,通过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加大路检路查执法力度等措施,上半年共淘汰黄标车3497辆,补贴专项资金717.92万元。 

  (二)以转促治,推进农村生产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禁 止露天焚烧桔秆长效监管机制,成立巡查小组,每天对市区禁烧工作开展巡查,1-6月份全市未出现桔秆焚烧火点。加快推进桔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形式的综合利用,上半年全市综合利用桔秆达16.05万吨。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着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化肥使用量和氨挥发量,上半年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30万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4.49万吨,同比提高均超50%。 

  (三)以建促治,推进大气环境绿色修复。以打造森林城市衢州样板为目标,大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十大项目、城区六条重要景观大道提升、“四大森林”等工程,将森林覆盖率提至71.5%,建成区绿化率达42.46%。截至目前,通过扎实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已建成森林水岸1852公里、森林通道969.4公里、创建绿色矿山21座。 

  四、以规治气,多策并用创新推进环境管理改革增效 

  (一)创新环境空间管理机制。划定生态红线,全面完成市、县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明确各区域的主导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为落实全省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提供基础性依据,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制效力。开化县按照生态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布局设立自然保护、森林公园、生态涵养、生态缓冲、生态工业等10 个产业发展功能小区,成立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5大绿色产业功能平台,实行分区域产业准入机制,在各功能小区内只能发展与其功能定位相符的产业,严禁跨区域、跨产业发展。 

  (二)完善排污总量控制机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在全市建立排污权交易中心7家,实现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全覆盖。通过建立排污权指标基本账户,探索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累计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9600多万元,完成排污权竞价交易额500多万元。成功举办衢州市首期政府储备排污权公开竞价会,完成交易30笔,总成交金额83 万元,结束了企业无偿使用环境资源的历史,有效倒逼企业治污减排。 

  (三)健全环保产业培育机制。建立环保产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企业环保治理。出台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和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改革,先后引入中电海康、鸿程计算机等企业组建浙江海康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力开发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重点放开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在线运维、环保咨询市场,大力引进第三方力量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市场化手段解决政府环保监管力量不足和技术不足问题。目前,全市已引进环境影响评价单位13 家、环境监测机构3家、环保在线运维机构5家,在源头治污、过程管控、实时监测三大方面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