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态省建设工作简报第13期
发布日期:2015-04-1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第13期(总第608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5年4月10日 

  

  控制规模 规范治污 长效管理 

  ——长兴县打造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的主要做法 

  

  2010年长兴县因铅蓄电池产业带来的铅污染被列为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之一,随后该县下大决心开展铅蓄电池行业整治,企业数由61家减少到18家,均为规上企业且全部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园区发展,结束了该产业“低、小、散”发展格局,2012年5月份被确定为全国2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铅蓄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效益。到2014年底,污染源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和基础能力建设等三大类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入近5.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220万元,目前已完成总量的90%左右;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平台建设,建成了省内首座重金属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2014年5月,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近期该县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获批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其主要做法是: 

  一、从污染源入手,控制产业规模 

  (一)明确目标,规划引领。编制了《长兴县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12 -2015)》及三个年度实施分方案,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防治各年度目标。优化产业布局,把铅蓄电池企业向城南工业功能区和郎山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集聚,完成了《长兴县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及城南工业功能区、小浦郎山部分区域规划环评,明确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和规划要求,科学制定《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了企业入园16条标准以及行业工艺装备、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等多项规范标准,达到了国家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二)划定红线,总量控制。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控制行业发展规模的“红线”。坚持总量控制原则,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严格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同时,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区及示范区要求,全面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目前除入园发展的18家铅蓄电池企业,2014年全年,本地重金属新、改、扩建设项目审批数量为零,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为2726.78kg,在2004年基础上削减了59.1%。 

  二、从生产流程入手,做到规范治污 

  (一)生产装备升级。入园的18家企业,共投入近4亿元,全部完成电池企业焊接、充电等工序的自动化改造,大幅减少人工作业,一般企业已达到国内一流。如当地企业海悦自动化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铸焊机,淘汰了手工烧焊工艺,节约劳动力近50%,避免了员工与铅的直接接触。 

  (二)治污设施升级。投入5950万元,对所有企业加酸充电车间地面、污水收集沟表面实施二布三油、防酸花岗岩、316不锈钢等防酸、防腐改造,污水收集输送采用明沟、明管;投入近3000万元,完成所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自动化改造,其中17家企业进行了深度改造,增加了超滤+反渗透膜法深度处理工艺,率先推进铅蓄电池行业中水回用,目前年处理再用废水60万吨,主要用于企业充电冷却、厂区清洗等,基本做到零排放;投入6695万元,将所有企业共104套铅尘(烟)除尘器改造为滤筒+高效过滤除尘器,废气中铅含量已远低于国家0.7mg/m3的标准,达到了0.25mg/m3。 

  (三)危废处理升级。积极培育重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延长铅蓄电池产业链。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成规模化、无害化年回收处理15 万吨废铅酸蓄电池项目,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意大利博纳帝全自动机械破碎设备和水力分选设备,自主创新了纯氧助燃、精炼保锑、专利合金配制、废烟气处理等新技术,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先进技术。该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年产精铅4.55万吨、铅基合金5.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近期,该县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获批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铅蓄电池行业已逐步形成了从废旧蓄电池回收、原辅料加工、生产、销售和设计研发的完整产业链。2015年,长兴祥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回收5万吨废旧电池项目已在建设中。 

  (四)科研创新升级。充分发挥“浙江省长兴绿色动力能源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检测、研发、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曾参与修订了行业标准《铅酸蓄电池中镉元素的测定方法》、制定并推广《铅蓄电池清洁生产联盟标准》等,大大提高了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其中“铅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成功申请到国家863计划。2014年初,政府“牵线”科研院所,参与推动了欧盟-中国环境永续发展项目“铅酸电池产业重金属污染防治计划”的启动,项目总投资121.11万欧元,组建了国内外专家队伍,将通过3年时间,为全县铅蓄电池行业发展从清洁生产技术上、循环体系构建上、政策管理措施上提供全面帮助。 

  (五)生产管理升级。狠抓生产管理,目前所有在产企业均已实施了严格的6S现场管理,建立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操作习惯、现场的物件摆放、现场卫生环境等趋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得到明显提升。 

  三、从长效管理入手,强化多方保障 

  (一)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设计,出台有利于污染整治的财政、价格、信贷和土地政策。如对落后产能企业就地关闭转产的,争取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主动实施搬迁整治的企业,在新项目用地、环评审批方面进入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办理,并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优惠。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县域污染治理投入的积极性,确保规范、高效用好722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 

  (二)建立长效机制。为巩固整治提升成果,成立深化铅蓄电池行业长效管理办公室,出台《深化完善铅蓄电池行业长效管理具体办法》,县经信、环保、卫生、安监、质监等五部门每月召开联席会议不少于1次、每月开展联合检查不少于1次、每月编制1期工作简报等。建立《长效管理检查记录台账》,开展全方位联合检查,查找问题,并及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三)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始终保持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平台建设,公开招标优秀软件设计单位开发系统,在城南新能源高新园区,建成了重金属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目前部分功能已稳定运行,实现了对铅蓄电池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在线监控。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