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
发布日期:2015-11-0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第9期(总第9期) 

  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5年11月6日 

  

  桐乡市全面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近年来,桐乡市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紧紧围绕“不冒一处烟,不燃一把火”目标,大力推广普及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多元化利用。据统计,2014年桐乡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7.8万亩,秸秆总量23.3万吨,综合利用量21万吨,其中还田占50%,稻草加工占20%,用于动物饲料占5%,食用菌基料占5%,用于养殖作有机肥基料10%以上,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现象。 

  一、搭建一个贮运平台,实现秸秆收集有依托 

  (一)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培养秸秆收购经纪人,引导其与规模种植户(合作社)、秸秆利用企业建立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利益联接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户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对发展秸秆收集贮运组织收购本市秸秆量达200吨以上的本市籍经纪人按实际收购量给予1-5万元的奖励,目前已经培育收集主体6人。同时,培育秸秆中小规模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实施秸秆中小规模综合利用项目,对秸秆年综合利用量达100吨以上(还田除外)的实施主体按实际利用数量给予1-5万元的奖励。 

  (二)落实财政扶持政策 

  今年5月,桐乡市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增强农民自发收集、贩运秸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禁烧难题。对规模化种粮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实施秸秆深耕还田1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元的补贴。今年上半年实施深耕还田面积5万亩,投入补贴资金150万元,春花作物还田率达95%以上。 

  (三)对农作物秸秆收集、加工机械实行补贴 

  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和个人对新购置加装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和二次割刀的联合收割机和秸秆捡拾打捆收集机具的,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给予累加至购机额50%的补贴,目前已经购置联合收割机125台。同时,将财政惠农补贴政策与秸秆禁烧责任挂钩,对规模种粮户一经查实有焚烧秸秆行为的,取消其当季支农惠农补贴。2015年,桐乡市洲泉镇一小麦春花作物种植大户查实有焚烧秸秆行为,被取消其承包的114亩粮田当季惠农补贴14690元。 

  二、健全三项机制,保证秸秆禁烧有抓手 

  (一)落实禁烧责任机制 

  201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桐乡市控制农村废气污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年)》和《桐乡市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镇(街道)政府是秸秆禁烧的实施主体。把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到市政府对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市、镇、村、组四级责任制度,逐级分解落实禁烧工作目标,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镇(街道)、行政村的属地管理责任,建立镇(街道)干部包村联户、包干巡查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秸秆露天禁烧告知和承诺制度。通过与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签订协议等方式,将露天禁烧工作责任落实到村、到田头地块、到生产主体。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准备期间,全市已发放告知书1万余份、签订禁烧承诺书和协议书近600份。 

  (二)强化部门协作机制 

  夏秋两季农作物收割期间,以市、镇(街道)、村为单位,组建执法、督查、巡查防控应急处置队伍,加强辖区内秸秆禁烧防控工作。由市环保局、农经局、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成立7个秸秆禁烧执法小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不间断巡查,发现火点及时处置。由市督考办、市纪委、市农经局、市环保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组成2个秸秆禁烧督查组,对全市每个镇、街道的秸秆禁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暗访。全市成立190个巡查处置小组,配备灭火器、水桶等灭火工具,实行全天候、不间断逐村逐户逐田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到位。 

  (三)完善督查通报机制 

  建立秸秆禁烧通报制度,实行一日一报,将每天的督查情况第一时间通报到市、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发出“督办单”7份,开展防控执法检查70余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80人次,发布防控执法通报10次。今年继续加强巡查力度,并公布秸秆禁烧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全力确保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不发生一起秸秆焚烧现象。 

  三、推进五大利用模式,创新秸秆利用有成效 

  (一)普及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秸秆切碎长度控制在15 厘米以下,近年来,引进并积极推广选用带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的全喂入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科学收割还田。另外,鼓励支持秸秆覆盖还田、生物腐熟还田、稻麦双套还田等其他方式。 

  (二)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 

  通过秸秆直接喂养、青贮后喂养、青贮氨化处理后喂养,主要是水稻、艾白、杭白菊等秸秆,作为湖羊的饲料。将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转化为易吸收、高营养、适口性好的饲料通过牲畜过腹排粪还田,形成粮食(艾白)-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艾白)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市湖羊饲养量达50多万只,龙翔运北秸秆专业合作社、石门众诚湖羊专业合作社等120家规模湖羊场年消耗秸秆达3.5万多吨。 

  (三)拓展秸秆基料化利用 

  以水稻、大小麦秸秆和桑枝条为原料生产食用菌、水稻育秧基质、菌渣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形成“秸秆-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的循环模式。通过利用稻草秸秆对养殖废水的吸污、过滤和生物菌的分解净化能力,使养殖废水通过稻草基质消纳后,使COD、氨氮和总磷等指标明显下降,解决生猪养殖废水污染难题,全市生猪养殖稻草基质消纳和石门等地食用菌基料利用量达2.5万多吨。 

  (四)巩固秸秆原料化利用 

  利用晚稻秸秆编制草绳、草帘、加工稻草纸筋等,用于苗木绿化、草坪基肥的原料,进一步拓展农户增收致富的途径。目前在桐乡市高桥镇龙南村、湘庄村和崇福镇留良村、湾里村、御驾桥村等一带已经形成了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草绳的氛围,有搓绳机1700多台,每台每年可净赚2.5万多元,有6家稻草纸筋加工单位,一年可利用稻草5.3万多吨,形成特色传统产业链。 

  (五)创新秸秆燃料化利用 

  近年来,桐乡市积极探索生物燃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研发生物能源技术,将回收秸秆粉碎、挤压,制成锅炉用生物质燃料棒。目前桐乡市濮院镇节保生物燃料厂已成功投产,利用稻草和木屑按1:1混合制作燃料棒,代替煤作为锅炉燃料,一年可消纳稻草2000多吨。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