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简报第6期
发布日期:2015-10-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第6期(总第6期) 

  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5年10月20日 

  

  坚定绿色崛起路  建设中国最美县 

  

  近年来,桐庐县始终按照“美丽中国、桐庐先行”的总体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中国最美县。目前,全县境内83条主要河溪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I-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的79.5%,实现了“随处可游,随时可游”的目标。富春江近年首次达到Ⅱ类水质。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今年1-9月,全县接待国内游客8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96%,实现旅游经济收入88.35亿元,同比增长16.71%,推动了经济发展绿色崛起,实现了生态富民目标。 

  一、保护美丽山水,形成“护美绿水青山就是做大金山银山”的基本共识 

  近年来,桐庐县立足于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山水资源,立足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立足于广阔美好的提升空间,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五大桐庐”的战略发展目标体系,即围绕建设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风景桐庐、低碳桐庐、人文桐庐、开放桐庐、幸福桐庐。 

  (一)建立一套严格的县域生态保护机制。桐庐县始终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污染的金山银山”,不断健全生态考评制度,取消重点山区乡镇工业经济考核,实行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服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环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近三年共否决各类不符合要求的项目500余个。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美丽桐庐的决定》与工作计划,出台了“五个不准”决定,实行林木限伐、河道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生态补偿制度,推行企业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实现“村级环保协会”全覆盖,强化对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 

  (二)建设一个“城乡如画”的全域景区。坚持以景区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要求建设镇村,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的原则,不求大而求精,不求快而求优,不求全而求美,不搞大拆大建,分层分类推进县城、中心镇、风情小镇、中心村、特色村、精品村、培育村建设,制定全国美丽县城标准体系,注重规划的刚性执行,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专兼职规划管理员全覆盖,强化对村庄建设和民居特色源头把关,实现美丽城乡建设覆盖,荣获浙江省首个美丽县城称号。 

  (三)探索一条生态品质提升的新路子。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实现“三个率先”目标,即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全覆盖,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目标,目前境内83条主要河溪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富春江近年首次达到二类水质,荣获全省首批五水共治优秀县市大禹鼎,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治水经验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二、发展美丽经济,做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华丽篇章 

  桐庐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以最美县城、美丽乡村、养生福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逐步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美丽城乡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优美丽平台。坚持“绿色、低碳、高效”导向,积极实施块状经济升级、新兴服务业倍增等四大计划,全力打造富春江科技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等四大平台。积极推进百亿级智慧安防产业海康威视生产基地、英飞特等优质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富春江科技城内涵,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大力推进颐居智慧养生产业园、瑞金医院——富春山居医疗养生基地、新起点健康养生产业园等项目,全面启动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创建工作;迎春商务区楼宇入驻率、产出率、品质率全面提升,在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考核中位列第八;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严陵坞慢村、外婆家“俺的青龙坞”等项目取得新进展,慢体验、慢文化、慢业态逐步形成规模。 

  (二)做强美丽产业。寻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信息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慧安防、快递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石材、电镀、铸造等落后产能,十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升。着力推动民宿经济、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生态人居、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城乡向美丽经济的衍生转变。 

  (三)唤醒美丽资源。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青山绿水、美丽城乡、荣誉品牌等“沉睡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本”。深入推进“两权一房”改革,以农房全面确权颁证为突破,深化农房质(抵)押贷款,积极解决农民创业融资难问题。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以联营、合作、出让等多种方式将农民自愿有偿流转出来的房屋出租给城里人,实现“空心村”二次创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还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此做法得到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目前,已推出农村闲置房2052处,根据闲置房屋的类型和条件,制定统一招商手册,进行统一招引。 

  三、着眼美好生活,共享“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巨大红利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桐庐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桐庐的目标。桐庐县不仅要让百姓享福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要享有经济发展成果。 

  (一)夯实大众创业的基础。美丽城乡衍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建立创业创新基地,制定人才引进奖励政策、新农村产业发展项目分类管理办法、民宿经济发展专项扶持政策等,兼顾普惠扶持和重点扶持,引导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扎实推进“3+1”工程,即在乡乡有村落景区、乡乡有民宿业态、乡乡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景看的生动局面和幸福生活。如江南镇荻浦村、环溪村利用五水共治的契机,将牛栏变成咖啡店、猪栏变成茶吧,化腐朽为神奇,以此引爆了乡村旅游,仅停车管理费就直接为村集体创收40余万。 

  (二)坚守成果共享的底线。坚持“宁可财政支出紧一些,也要挤钱惠民生”的原则,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积极压缩公务支出用于民生保障。坚守“三个不让”底线,即不让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不让百姓因为大病而过不上温饱生活,不让老人因为空巢而无人照顾。在全省率先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发放“春节慰问金”并逐年提高。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募集社会力量设立了2000万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帮扶公益金,已为173名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558.5万元。大力实施967000百姓服务热线、大幅降低城乡公交票价等惠民工程,城乡差距日益缩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列省市前茅,桐庐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