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态省建设工作简报第32期
发布日期:2014-10-1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第32期(总第584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4年10月15日 

  

  编者按:近日,副省长黄旭明在《坚持“水岸共治”抓好“三大行动”——天台县雷峰乡美丽乡村建设与“五水共治”融合发展调查报告》上批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抓住机遇治水、保证质量治水之后,就要进入长效机制治水阶段。雷锋乡的做法是科学、务实、有效的,有推介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坚持“水岸共治” 抓好“三大行动” 

  天台县雷峰乡美丽乡村建设与“五水共治”融合发展调查报告 

  

  天台县雷峰乡地处天台西南部,与临海、仙居相邻,因境内的大雷山而得名。这里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曾获国家级生态乡等荣誉称号,去年被评为浙江十大最美乡镇。该乡在实施“五水共治”过程中,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下辖的17个行政村村村开展了“清洁家园”行动,农户的垃圾处理率达到100%;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户卫生改厕率达到86%。日前,台州市决定在全市推广雷峰乡的“五水共治”做法,并将其命名为“雷峰模式”。 

  一、坚持“水岸共治”,找目标定举措 

  雷峰乡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七年实现质变”的要求,坚持“水岸共治”,科学制定近期、远期目标,采取控源、截污、拓排、美化、引蓄、节水等综合性措施,做到兴利与除患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相结合,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开发水资源,使全乡的污水处理及其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抓好“两覆盖”、“两转型”。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与截污纳管处理相结合,大力开展“两覆盖”,“两覆盖”即实现镇区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即抓好工业转型和农业转型,有效减少工业和农业源水体污染。 

  二是抓好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源的调查防治工作。污染物要做到全面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或对当地环境影响严重的企业必须“关停并转”。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固体垃圾处理。提高垃圾处理率,稳步推进镇村垃圾收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建设生态沟渠,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五是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必须关闭,限养区内的养殖场要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利用生物技术改善养殖环境,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实现养殖场污染物纳管或达标排放。 

  二、实施“三大行动”,有步骤抓落实 

  (一)实施“水岸工程”行动。雷峰乡以打造浙江最美丽乡村为目标,立足长远,坚持水岸同步治理。水里面主抓清淤疏浚保水质、水系治理保无污;岸上治理工农业生产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工地建筑泥浆。一是制定村规民约。村与乡签订生态发展承诺书,各村将卫生公约、“五水共治”十禁令十倡导纳入村规民约,落实村规民约监督组31个,开展日巡查、周曝光、月点评活动,奖优惩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约束机制。二是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溪流,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融入特色元素,对溪流沿线、村庄立面进行整治和景观设计,发展溪流经济。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重点,开展农田土壤环境监测、评估及农产品产地安全性划分等工作。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对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积极推广“茶柿混交”技术、“野放鸡-油茶-蚯蚓”等种养模式,引导合作社和农户实施“肥药双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目前,全乡共建立“肥药双控”示范基地3610亩,建立统防统治队伍6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100%。三是放流鱼苗净化水质。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破坏溪流的工程项目,严格控制采砂、采矿等,每年放流30万尾鱼苗,维护溪水生态平衡,净化水质。 

  (二)实施“垃圾围村”破解行动。雷峰乡对农村生活垃圾按照“门前‘三包’、源头分类、统一收集、生态处理”的运行机制,实行“三步走”:首先落实农户门前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箱(池)、包无污水溢流的“三包”责任制,并将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再由村保洁员每天将垃圾清运到村垃圾处理场再次分类;最后对垃圾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经过分拣处理后,留下的五分之一左右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由乡里统一运到县处理场处理。目前,全乡农户的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针对农房改造、美丽乡村、“三改一拆”等带来的农村建筑垃圾大幅增多、山区农村运输成本高的情况,雷峰乡实行“低洼地填埋建筑垃圾-覆盖土壤-土地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就地填埋处理模式,即由各村选取一处低洼废地用于填埋建筑垃圾,再在建筑垃圾填埋地覆土,科学利用土地,绿化、美化环境。自去年以来,全乡共清运、填埋渣土、废砖、废瓦等建筑垃圾1200吨,垃圾处理成本降低75%,全乡15 处建筑垃圾填埋地通过绿化,建健身设施、停车场、垃圾分拣场等实行再利用。 

  (三)实施“长效管理”行动。建立“领导分片、办事处主抓、村级落实、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党员妇女老年协会参与”的责任网格,实施“五级联动”长效保洁机制,对村、溪流、山塘水库、村内水塘全面分解任务,分段分片管理。全乡17个行政村共划分包干区块136个,落实包干人员408人;15条主河道18公里水域,共划分包干区块54个,村内水塘、小坑沟区块119个,落实包干人员281人。一是加强对专职保洁员、村干部、监督员三支队伍的分类管理。全乡共选聘保洁员48名,对保洁员实行绩效工资,奖优罚劣,及时更换不称职人员。村监委对本村保洁工作开展实时动态监督,其评议结果作为发放保洁员工资的依据之一。村干部、村监委的工作同报酬、评先评优挂钩。二是开展“最美庭院”、“洁净河段”、“清洁之星”等评比活动,形成“村村竞赛、户户比优、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委托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对全乡15条溪流每季度进行一次水质抽检,分析PH值、氨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指标,以此作为各条溪流评先争优和确定下阶段治理重点的依据。乡里专门建立了“五水共治”督查考核机制,由纪委牵头成立督查考核组,聘请全乡的“两代表一委员”为全程监督员,每季度对各条溪流进行一次洁净度排名,并出资15余万元,用于奖优罚劣。三是加强措施保障,确保取得实效。目前全乡建有26个垃圾分拣场,配置1600余只垃圾桶,配送3000余只小垃圾桶到户,每年投入垃圾生态化处理资金达120万元。把每月19日定为生态日,组织党员干部、妇女、老人、青年儿童志愿者集中开展清洁行动。今年以来,全乡共组织20余次集中清理行动,发动党员干部2000多人次,清理池塘污泥18处,清理18条大小溪流河道23公里,清运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淤泥、杂草等190吨。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 

  天台县雷峰乡结合“美丽乡村”、“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把“五水共治”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早在今年1月份就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副书记、分管农业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办事处主任、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种问题及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把污水治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 

  一是认真调查摸底,确保治理到位。摸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底数,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现有生活污水治理几乎空白,2007年开始的和谐生态村建设,只针对公共厕所的污水纳入生态处理设施,大部分农户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2个村建有污水处理站。按照实际情况,将农户洗涤、餐饮、卫生间等所有生活污水统一接入至收集管网;对村内公共厕所漏底化粪池进行改造,将污水接入收集管网,公厕污水收集率达100%;全乡共10家农家乐餐饮污水要接入收集管网,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二是严格项目把关,确保管理到位。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全程监督管理。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做到透明公开,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将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实行乡村两级监督机制,一是明确各村的事务监督小组(村监委)为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工程监管;二是定期分析解决问题,由乡纪委牵头,召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科人员和小区监督人员召开定期工程例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一户一档”制度,记录农户排污情况,将排查延伸到每家每户。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认识到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有利于切实保护河道、改善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水和谐。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村班子创业承诺内容,并根据村情,在村规民约中建立污水排放的长效机制。严格实行“河长制”,明确责任区域的河段长、河道巡查员、保洁员及其工作职责,在分界点亮牌公示,“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充分发动村妇联、老协、共青团参与,宣传发动全村人员,齐抓共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联系电话:0571-28869056  传真:28869015  E-mail:chenwei@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