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市主流媒体报道2011年全省环境状况
发布日期:2012-06-0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6月4,省环保厅向省市主流媒体发布《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65日,省市主流媒体对此做了大篇幅的报道,深入解读2011年全省环境状况。现摘录部分相关报道如下:

  浙江日报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2011年浙江环境状况公报出炉

  我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6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新的浙江环境“体检报告”今日出炉:我们生活的家园,总体健康。

  根据省环保厅今天发布的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在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的背景下,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断面占62.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6.4%;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比率为92.8%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9%;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达到75%以上。

三类污染物减少

  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造成水、空气污染的四个主要“元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的总量继续减少,2011年度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氮氧化物的增加幅度也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

  减排的背后是巨大的努力。2011年,我省建立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新项目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估、公众评估“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体系,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全年全省共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项目1637个。我省还实施工业减排等6大工程,积极推进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

水环境有喜有忧

  水质性缺水,是过去数十年粗放式发展带给水量原本充沛的南方省份的“痛”。

  浙江也不例外。然而随着近些年生态省建设的推进,情况正在改观。根据公告,全省江河干流总体水质基本良好,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全省作为供水水源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水质大多保持天然状态,基本未受人为污染,与2010年比较,水质基本稳定。

  但“痛”仍在。根据公告,全省江河部分支流和流经城镇的局部河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运河和平原河网污染仍然严重,部分湖泊存在一定程度富营养化现象。这意味着水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水乃生命之源。据悉,从2011年开始,我省对地表水评价的省控点位数量由原来的171个增加到221个,评价的项目由原来的12项增加到21项。截至 2011年,全省累计建成527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占全省建制镇总数的72.4%2011 年,杭嘉湖地区共关停工艺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企业187家,完成太湖流域清水河道建设1080公里。

  作为有着漫长海岸线的省份,海水水质好转可谓一个喜讯。2011年,我省近岸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26.9个百分点。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面积总体仍然偏少。从区域看,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舟山、三门湾与乐清湾海域属中度富营养,宁波、温州与台州海域属轻度富营养。海水污染不容忽视,直接影响到海洋的生态环境以及渔业、旅游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据悉,去年我省重点加快了“浙江省涉海环境监测观测网”信息传输平台建设,目前即将投入使用。

福岛核事故无影响

  公众往往谈辐色变,尤其是在去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公报说,2011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未对我省环境及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据介绍,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各成员单位对我省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以及空气、地表沉降、水源地饮用水、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表层土壤、叶类蔬菜、牛奶、海洋指示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时对途经日本的飞机进行了表面沾污擦拭监测,至4月底已基本监测不到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省公众附加的个人累积有效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的万分之一,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环境“家底”有厚有薄

  公报对我省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也进行了总的梳理。有这么几个数据,咱们浙江人不可不了解:2011年,全省耕地2980.2万亩,主要农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绝大部分农业用地能够满足安全农产品的环境要求;全省森林覆盖率60.63%,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健康等级的森林面积占86.43%;全省水资源量较上年2010年偏少46.8%,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9.9%

  大家都关注的灰霾天气,公报显示有明显增多趋势。2011年全省平均霾日数为115.7天,而上一年为47.5天。温州、杭州、嘉兴地区分布最多,在100天以上,其中温州最多,为209天。2011年全省出现轻微和轻度影响的霾天气占总数的92.6%,中度影响占6.1%,重度影响占1.3%

  这些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珍惜资源,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记者 吴妙丽 通讯员 邵甜

  都市快报

  

  

  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总体稳定 局部地区环境开始好转

  万元GDP能耗下降3.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昨天省环保厅发布《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

  浙江去年的GDP涨了9%,经济前行并未带来更重的污染:每生产1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比上一年少了3.1%。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三大污染指标分别降低2.81%2.53%3.15%,仅氮氧化物增加0.68%

  公报用一句话总评浙江2011年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浙江221个省控河流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即饮用水源标准)的占62.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6.4%。去年的365天中,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即空气质量“良”)的比率为92.8%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9%。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达到75%以上。

  浙江的地表水可划分为河流干流、支流、湖泊、水库、运河及平原河网5个类别。

  钱塘江等江河干流总体水质基本良好,部分支流和流经城镇的局部河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运河和平原河网污染仍然严重,部分湖泊存在一定程度富营养化现象,水库以中营养为主。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氨氮和总磷,这些污染物来自工厂排污和生活废水。

  浙江221个省控断河流面中,Ⅰ类水占6.8%、Ⅱ类25.8%、Ⅲ类30.3%,Ⅳ类占12.7%,Ⅴ类5.9%,最差的劣Ⅴ类18.6%

  八大水系哺育浙江,公报将八条母亲河的水质由好到差做了排序:瓯江、飞云江>苕溪>钱塘江>曹娥江>椒江>运河>甬江>鳌江。

  钱塘江水系:主要污染河段为金华市境内的金华江、东阳江、南江、武义江和浦阳江浦江段。

  曹娥江水系:干流嵊州下游屠家埠河段和入海口桑盆殿河段以及新昌江受轻度污染。

  甬江水系:甬江干流、奉化江、县江下游以及剡江下游水质受轻度污染。

  椒江水系:主要污染河段为干流、灵江和永宁江下游。

  瓯江水系:无明显污染河段。

  飞云江水系:无明显污染河段。

  鳌江水系:主要污染河段为干流中下游。

  苕溪水系:长兴港受轻度污染。

  运河:水质为Ⅲ-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平原河网:水质为Ⅲ-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石油类等。

  太湖流域:Ⅱ类和Ⅲ类水占43.2%,Ⅳ类水占15.9%,Ⅴ类和劣Ⅴ类占40.9%6个环太湖断面水质良好,能满足生产生活要求。

  湖泊水库:水库水质总体优良,主要为Ⅱ类;湖泊水质相对较差。最受关注四大景观湖中,西湖水质为Ⅲ类,东钱湖为Ⅳ类,鉴湖和南湖水质为劣Ⅴ类。

  浙江的地下水水质大多保持天然状态,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河谷孔隙潜水、金衢盆地红层孔隙裂隙水、杭州市西部山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等水质总体优良,为一、二级水。

  浙江一年中排放废水41.3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7.85亿吨,比上年减少17.89%,占废水总量的43.17%

  这些废水并非直接排入环境,浙江已运行的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07座,一年内处理污水达到22.02亿吨。累计建成527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占全省建制镇总数的72.4%

  环境监测站对省内131家使用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监测,废水经处理后总体排放达标率为93%。

  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地区是水污染治理焦点。去年。这一地区共关停工艺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企业187家,建设了1080公里清水河道。

  浙江的淡水:地下水基本没受人为污染

  浙江的海洋:海水水质在好转

  浙江领海面积超出陆地一倍多,去年,因近岸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陆地排向海洋的营养物质超标,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所监测的45.247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中,42.75%为劣四类海水,15.80%为四类海水,5.58%为三类海水,21.52%为二类海水,14.35%为一类海水。

  2010年相比,海水水质在好转,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7.7个百分点,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26.9个百分点。

  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中,嘉兴近岸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舟山、宁波、温州和台州优于二类水质比例在34.0%-43.6%之间;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全部为劣四类水质。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舟山、三门湾与乐清湾海域属中度富营养,宁波、温州与台州海域属轻度富营养。

  浙江近海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差,且区域差异明显,嘉兴、杭州湾、三门湾及舟山近岸海域劣于其他区域。硅藻、桡足类、多毛类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优势种群,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不大。

  浙江酸雨污染仍较严重,平均酸雨率为82.8%,意味着每降下1000场雨,就有828场带有酸性物质。

  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67个被酸雨覆盖,其中属于轻酸雨区的7个,中酸雨区的39个,重酸雨区的21个,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仍然是硫酸盐。

  69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首要污染物)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其次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县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1个、二级标准的63个、三级标准的5个。

  除宁波、湖州、绍兴外,浙江11个设区市全年的Ⅰ-Ⅱ级空气质量天数均达到90%以上,较差的三市在85%以上。

  浙江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较2010年下降0.4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为67.8分贝,较上年2010年下降0.3分贝。

  在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中,生活噪声源依然高居榜首,占49.9%,交通噪声源占28.6%,工业噪声源占7.4%,建筑施工噪声源占2.2%,其他噪声源占11.9%

  浙江噪声相对较低的城市为舟山市和衢州市。温州马路太吵是延续多年的顽疾,省内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5.670.8分贝之间,唯独温州超过了70分贝的控制限值。

  2011年,浙江有66.21万吨二氧化硫排入天空,比上年下降3.1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85.9万吨,比上年增加0.68%

  目前,浙江县以上城市拥有城区面积2757.36平方公里,接近大杭州面积的两成。人均拥有城市道路17.56平方米,公园绿地11.63平方米。县以上城市中,自来水普及率达99.7%

  去年,杭州、宁波、湖州、绍兴、义乌、富阳、诸暨等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预评估,嘉兴、舟山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江山、温岭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德清、桐庐、宁海和嘉兴大云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城镇)。

  杭州和嘉兴开始对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温州、绍兴、丽水等市划定了“黄标车”限行区域。

  浙江的城市:酸雨仍重 生活噪声最吵

  浙江的辐射环境:日本核事故辐射剂量不及天然的万分之一

  去年浙江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自312日起对浙江的空气、地表沉降、水源地饮用水、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表层土壤、叶类蔬菜、牛奶、海洋指示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并对途经日本的飞机进行了表面沾污擦拭监测。

  3月25起在杭州空气中监测到放射性惰性气体氙-133活度浓度升高,此后在全省范围内的多种环境介质中陆续监测到各种氙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铯-137和铯-134,但活度浓度极其微量,至4月底已基本监测不到来自福岛核事故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福岛核事故对我省公众附加的个人累积有效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的万分之一,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记者 王中亮

  今日早报

  

  

  我省发布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

  69个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去年全省平均霾日数为115.7天,温州、杭州、嘉兴地区最多

   今天,世界环境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在如何?昨天,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环保部门先后发布了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

  昨天,杭州市环保局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还通报自去年世界环境日以来杭州的十大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企业向水体偷排剧毒废液、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未按规定设置排污口等,10家企业共被罚款1888.35万。

  嘉兴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差

  2011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的影响,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中,嘉兴近岸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舟山、宁波、温州和台州优于二类水质比例在34%43.6%之间;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从区域看,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舟山、三门湾与乐清湾海域属中度富营养化,宁波、温州与台州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

  全省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全省酸雨污染仍较严重,降水PH年均值为4.54,较2010年上升0.06;平均酸雨率为82.8%,较2010年下降2.8个百分点。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67个被酸雨覆盖,其中属于轻酸雨区的7个,中酸雨区的39个,重酸雨区的21个。从降水化学组分看,酸雨类型未发生根本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仍然是硫酸盐。

  2011年,杭州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酸雨污染仍处于严重水平,酸雨程度总体较上年持平。杭州市区、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淳安县属于重酸雨区,富阳市属中度酸雨区。降水PH最低值出现在中心城区。

  2011年可吸入颗粒物

  比2010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

  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92.8%的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812.55,平均为1.68,比2010年上升0.09。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从可吸入颗粒物方面来看,各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400.114毫克/立方米,平均为0.081毫克/立方米,比2010年上升了0.003毫克/立方米。

  2011年浙江省平均霾日数为115.7天。温州、杭州、嘉兴地区分布最多,在100天以上,其中温州最多,为209天。浙西南、东部沿海地区较少,在50天以下。霾的出现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2011年全省出现轻微和轻度影响的霾天气占总数的92.6%,中度影响占6.1%,重度影响占1.3%

  2011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7.2℃,比常年偏高0.4℃,气温已连续15年偏暖。年平均降水量1302.5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全省霾的平均日数115.7天,冬季出现天数最多。

  日本福岛核事故

  未对我省环境及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2011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未对我省环境及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省公众附加的个人累积有效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的万分之一,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实习生谢唯宜 记者洪慧敏

  现代金报

  

  

浙江发布环境公报:海水严重富营养化 少吃海鲜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浙江省环保厅于昨天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的浙江环境总体向好,但海水营养化、酸雨、空气质量等问题依然较集中。《公报》还特地提到,去年发生的日本地震以及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浙江基本不造成影响。

总体情况:全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总体情况:2011,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3.1%,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全省22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的断面占62.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6.4%;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比率为92.8%,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9%;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达到75%以上。

  水环境: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

  在水环境这一块,令人欣慰的是,全省作为供水水源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水质大多保持天然状态,基本未受人为污染,2010年比较,水质基本稳定。《公报》显示,河谷孔隙潜水、金衢盆地红层孔隙裂隙水、杭州市西部山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等水质总体优良,为一、二级水;温黄平原化学耗氧量、亚硝酸盐等有超标,温瑞平原、宁奉平原深层孔隙承压水固形物、氯离子、氟、化学耗氧量等组分超标。沿海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除原生环境影响外,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迹象。

  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全省江河干流总体水质基本良好,部分支流和流经城镇的局部河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运河和平原河网污染仍然严重,部分湖泊存在一定程度富营养化现象,水库以中营养为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总磷等。

  而全省的八大水系中,甬江的水质排名倒数第二。甬江干流、奉化江、县江下游以及剡江下游水质受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和氨氮。

  海洋环境:杭州湾海域严重富营养化

  浙江靠海,海洋环境的保护却差强人意。2011,浙江近岸海域水质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的影响,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所监测的5.7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中42.75%为劣四类海水。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中嘉兴近岸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舟山、宁波、温州和台州优于二类水质比例在34.0-43.6%之间;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公报》显示,浙江近岸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严重和重富营养水体比例占23.6%,中度富营养水体占29.1%,贫营养和轻度富营养水体占47.3%。从区域看,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舟山、三门湾与乐清湾海域属中度富营养,宁波、温州与台州海域属轻度富营养。

  从吃海鲜的角度来解释,2011年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近岸海域贝类生物污染物残留量监测结果表明:贝类生物生存环境质量欠佳,特别是牡蛎,还是少吃为好。

  城市环境:宁波空气质量排名靠后

  对于城市环境,2011年全省酸雨情况仍然较为严重。降水pH年均值为4.54,2010年上升0.06;平均酸雨率为82.8%,2010年下降2.8个百分点。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67个被酸雨覆盖,其中属于轻酸雨区的7,中酸雨区的39,重酸雨区的21个。从降水化学组分看,酸雨类型未发生根本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仍然是硫酸盐。

  在城市日空气质量方面,全省11个设区市全年的-级空气质量天数均达到85%以上,除宁波、湖州和绍兴外其余各市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宁波空气质量排名靠后。温州无论是环境噪声还是道路噪声,都是最糟糕的。

  气候环境:浙江连续15年偏暖

  浙江的气候,最近不太正常。根据监测,2011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7.2℃,比常年偏高0.4℃,气温已连续15年偏暖。

  2011年年平均降水量1302.5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全省霾日的平均日数115.7,冬季出现天数最多。1月为1977年来最冷月;春季降水异常偏少,为近60年来最少。夏季局地性突发强降水严重,多地引发小流域山洪与内涝;强雷暴过程集中,723~24日连续2天地闪次数创历史新高。

  2011年的全年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5.4万公顷,绝收4.6万公顷;受灾人口750.2万人,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亿元。

  辐射环境:

  日本核泄漏基本无影响

  去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辐射一下子成为关注焦点。浙江公布的环境公报,也特地提到了辐射环境这一章,并且着重提到了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对浙江环境的影响。《公报》显示,日本核泄漏,对浙江不产生影响。

  日本地震后,312日起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各成员单位对我省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以及空气、地表沉降、水源地饮用水、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表层土壤、叶类蔬菜、牛奶、海洋指示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途经日本的飞机进行了表面沾污擦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福岛核事故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日本地震,也给我们对于核电站的管理敲响了警钟,而秦山核电站就在浙江境内。《公报》提到,对秦山核电站的检测显示,运行一切正常。

               通讯员 邵甜 记者 徐超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钱江晚报

  

  

  杭州按PM2.5指标空气平均优良率下降两成

  经过一年的努力,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环境究竟是变好还是变坏?昨天,浙江省环保厅和杭州市环保局各自公布了答案。

  “2011年,浙江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浙江省环保厅公布的《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称,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的断面占62.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6.4%;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比率为92.8%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9%;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达到75%以上。

   2011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9

  杭州市环保局的环境状况公报,则主要围绕水、大气、声环境质量等民生问题。

  报告称,去年一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保持稳定。作为杭州市区最主要的饮用水来源,钱塘江干支流95.5%的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86.4%

  西湖水质总体较好,全湖各控点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类要求,平均透明度为1.23m,均已符合类水质标准。千岛湖水质同样保持总体稳定。全湖平均透明度为4.32m,符合I类标准。

  杭州的空气也比去年好了不少。公报说,2011年杭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以环境质量指数法及质量等级划分方法进行评价,杭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尚清洁水平。

  去年一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2%2011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二级()的天数共333天。

  郊区的空气则更为清新。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市区,优良天数都在330天以上,最高的淳安,达到了361天。

   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大家最关心的PM2.5监测情况,现在到底怎么样?杭州市环保局昨天回答说,从4153161天的监测结果显示,卧龙桥(植物园)、朝晖、华家池三个已公布的监测点,浓度日均值都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75微克/立方米限值。不过如果按照PM2.5的指标评价,平均优良率会比按原有指标评价下降20%左右。

  大家以前反映空气较差的半山北大桥地区,通过加快企业关停搬迁和污染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性措施,现在也成了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该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27天,降尘下降了50%,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2011年,杭州市区的声环境质量则显得不那么乐观。公报说,生活和交通噪音依然是环境噪音的主要来源。杭州市区的区域环境噪音为56.4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同一年,杭州市区的道路交通噪声则为68.1分贝,比上年上升0.6分贝,但仍属较好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