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生态省建设工作简报第35期
发布日期:2012-10-1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四边三化”行动专刊第6期 (总第445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2824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赵洪祝书记在全省“四边三化”工作汇报会上的重要指示,“四边三化”行动的牵头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狠抓落实,积极组织实施具体行动。现陆续刊登部分相关部门开展“四边三化”行动的主要做法,供各地参阅。

  

铁路系统开展“四边三化”行动的主要做法 

  一、 提高认识,强化目标意识和过程控制

  铁路系统始终把铁路沿线生态建设作为铁路建设与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先后纳入“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在铁路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把环保与绿化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实施,保证了新建铁路项目的环保与绿化等生态指标同施工、同验收、同使用的要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铁路系统除了制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等考核指标以外,同样把沿线环保与绿化建设标准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与考核机制,促进了铁路沿线生态建设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铁路在浙江省境内投入绿化建设资金31515.4万元,完成了沪杭、宣杭、萧甬线等既有线路的绿色长廊建设任务669.6公里,植树597.9万株;完成了杭深铁路、沪杭高铁等配套绿色长廊项目128.7公里,植树247.5万株;完成了宁杭、杭甬等在建高铁配套绿色长廊建设25.2公里,植树121.5万株。

  2011年,浙江省境内铁路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2815.4万元,完成既有线绿化改造32公里,植树10.25万株;宁杭、杭甬在建高铁配套绿化46公里,植树321.5万株。

  目前,境内沪昆、宣杭、金千、萧甬、沪杭高、杭深等铁路线路总长度为1486.4公里,其中宜林线路长度为924.5公里。目前已实施绿化建成绿色长廊419.8公里,另有自然林带223.7公里,绿化长廊加自然林带的长度与宜林长度达到了基本一致。

  铁路沿线不仅为旅客带来了安逸、舒适的出行环境,所形成的绿化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较好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沿线生态建设所形成的植物屏障,减少了列车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改善了铁路沿线的环境,提高了铁路的企业形象。

  二、分工负责,确保铁路绿化与生态建设有序正常

  (一)成立专业绿化管理部门实施专业管理。浙江省境内的绿化工作由杭州铁路林管所负责管理,主要承担794公里的国有铁路绿化养管任务和萧甬线、杭深铁路、沪杭高铁600余公里合资铁路委托养管线路的绿化养护及更新改造工作。铁路林管所实施专业管理,实行责任公里负责制,从而使铁路的绿化工作迈入有序正常的管理状态。

  (二)加强站车保洁与垃圾集中清理。铁路投入大量资金,对浙江省境内沿线站容站貌进行整治。同时成立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列车及车站的日常保洁工作。列车上的垃圾,由保洁人员集中收集,到站后移交车站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保洁人员及时捡拾站内股道垃圾并实行垃圾袋装化,定点存放,及时清运,站台和候车室地面做到无明显污迹。

  三、源头控制,加大铁路设备设施改造,促进铁路生态与环保建设

  (一)提高电气化率,减少污染。经过铁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境内的国铁线路除宣杭线以外,已全部实现电气化。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杭深客运专线、沪杭高铁及目前在建的杭长客专、杭宁客专、杭甬客专等也全部采用电气化线路。这些电气化铁路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铁路沿线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二)从源头抓起,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绿化资源的保护。一是做好土地资源保护。设计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在铁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各类临时用地组织复垦,在条件许可时优先复垦为耕地。二是做好对植物的保护工作。对主体工程不能绕避的珍稀植物、名木古树等进行及时迁移,并做好主体工程和临时工程结束后的绿化恢复工作。三是做好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禁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水体。

  (三)在运输设备上大量采用节能及环保技术。在机车方面,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动车组,杜绝了燃煤的使用,大幅减少了柴油的使用量。在车辆方面,大量采用新型车辆,告别了客车污水污物直排对铁路沿线的环境污染。省境内日均运行的180趟动车,全部采用真空集便装置。人体排泄的污物通过车底收集装置集中收集,回库排放,改变了过去那种列车开到什么地方,污水污物就随意排放到什么地方的动态污染情况。真空集便装置采用先进的压差原理,有效地减少了清洗用水的数量。

  (四)注重设备等级与技术装备同步提高。一是大量采用无缝线路。目前省境内沪昆、宣杭、沪杭、杭深等线全部实现了无缝线路,无缝线路的铺设减少了钢轨接头所生产的噪音对沿线的影响。二是安装声屏障。铁路部门针对沿线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一是抓硬件设施,在沿线居民集中区域安装隔声屏障,累计安装67公里;二是抓现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禁鸣措施。机车进入城市区域不得随意鸣笛,在机车与地面联控作业时采用无线电联络等,有效地减少了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联系电话:0571-28869165 传真:28869015 E-mail:lixl @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