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生态省建设工作简报第33期
发布日期:2012-10-1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第33期(总第443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2年8月22日

   编者按:近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省长陈加元在《构筑城乡一体绿化格局打造生态宜居之城——龙泉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主要做法》上批示:龙泉的经验,可由生态办刊发,供各地借鉴。现将其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构筑城乡一体绿化格局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龙泉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龙泉市立足浙闽赣三省边际城市定位,将建设森林城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历经几年建设,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其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有序实施,合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科学制定规划。组建“龙泉市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工作体系。聘请浙江林学院专家教授,立足龙泉特有的区位特点、地貌特征,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龙泉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做好“三沿三山”风景林、百里绿色长廊、城市绿化系统、绿化示范村、城西河道生态景观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为确保森林城市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创森投入。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同时强化定期督查、进度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落实。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每年在市财政单列创森专项资金1000万元,将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向造林绿化重点和难点区域倾斜,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投资绿化造林事业。

  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创森合力。制定出台创森工作宣传方案,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展板、简报、万人签名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市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组织开展“市树评选活动”、“绿城大行动”、“三沿三山绿化行动”、“千家万户绿庭院”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创建行动,不断增强公民爱绿、增绿、护绿意识,形成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长效机制。

  二、精心组织、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创建水平

  一是加快城市森林建设,不断提高人居质量。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确立“一轴、三山、十四园”的总体布局,其中“一轴”即瓯江及沿江水土涵养林所构成的生态景观轴,“三山”即棋盘山、九姑山、凤凰山,“十四园”即以留槎洲水上公园为代表的市区公园群。开展生态林、景观林“两林共建”,着力让自然融入城市,让城市归于自然,实现城市、森林、园林有机融合。同时,倡导“乡土树种、珍贵特色树种进城”的绿化理念,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建设。目前,该市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38.6%,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392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5.2平方米,其中乡土树种使用率达95%,城郊4万亩生态景观林环城而立,基本形成以城市山沿、路网、水网为基础的城市绿化网络系统。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绿化,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以打造“绿山绿树成林、绿色产业成景、绿色长廊成名”的和谐生态家园为目标,先后完成山体景观林带建设132公里,公路绿化394 公里、绿化率达93.4%。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给予省级、丽水市级绿化示范乡镇、村以奖代补资金,并为绿化示范村提供免费规划设计。该市乡村绿化面积从200460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80万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乡镇1个,省级、丽水市级绿化示范村108个,其中城区三个街道创建绿化示范村21个,占60个行政村的35%

  三是全力打造绿色屏障,不断提升生态品质。大力实施以生态公益林、长防林、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163万亩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与浙大建立市校合作发展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投入900多万元资金,实施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7400多亩;积极开发森林天然氧吧,该市已建有被誉为“华东动植物摇篮”的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渊省级森林公园及1746573亩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突出重点、注重结合,切实增强城市森林创建动力

  一是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调动林农参与创森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省率先推出林权抵押贷款,把“青山绿水”变成了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截至2011年底,该市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1亿元,成功避免81万立方的木材被采伐,受到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是创新推出“林保姆”山林托管模式。组建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平台,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林业的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开发,有效催生了一大批“林保姆”式的山林托管专业户。到2011年底,全市已涌现出“林保姆”281家,委托管理的农户达4500余户,托管面积27万多亩,从而克服了山林承包到户造成林权过于分散的弊端,减少乱砍滥伐的隐患,更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管护组织化程度。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依托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龙渊森林公园和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发源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形成以凤阳山为龙头,瓯江为纽带,披云山、岩樟溪、昴山和城区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网络。目前,该市已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景点20余处,总面积达50多万亩。2011年,全市以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6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5亿元,使龙泉真正成为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成为都市人名副其实的“换肺区”。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联系电话:0571-28869165 传真:28869015 E-mail:lixl @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