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生态省建设简报第29期
发布日期:2011-08-29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第29期(总第394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1年8月26日 

   

  全省各级妇联深入推进 

  “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 

  

   2010年省妇联开展的“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亮点频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省妇联紧紧围绕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继续组织各级妇联深入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把宣传和实践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纳入到巾帼志愿服务行动中。2011年5月15日,省市妇联举行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巾帼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家庭低碳小巧门》书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节能减排的技巧,号召巾帼志愿者和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积极参与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各地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先进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有效引领广大家庭成员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引导更多的家庭成员投身到“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中去,让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 

  杭州市启动“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为创建文明城市增辉”活动。提出了杭州市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3年,全市实现“分类小区中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家庭达到100%;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0%以上;90%的家庭达到垃圾分类合格户标准;30%的家庭达到垃圾分类示范户标准”的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目标。主要有三大举措:一是构建宣传教育机制。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的重要意义。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针对家庭成员、家庭志愿者的“一区一课”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设立垃圾分类网上课堂,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城市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率。创建示范样板小区。二是构建监督引导机制。通过组建家庭志愿督导队,在垃圾投放集中时段以分片包干、一天两次督导方式,引导小区、楼栋居民实施生活垃圾准确分类、投放,并对垃圾分类、投放情况作常规记录。建立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实名制。对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的家庭要给予温馨提示,并开展入户指导工作。三是构建激励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月会制。市妇联将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工作探讨,配合社区建立“一册一贴”入户、“一点一人”指导、“一户一卡”记录等制度,循序渐进地推动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楼道公示制,以增强家庭成员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年底,市妇联将在各地评选示范户的基础上,评出百户市级示范户(低碳家庭)给予通报表彰,以动员更多的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台州市妇联打好四张牌。一是打好“宣教”牌。市妇联发挥名人宣传效益,聘请了台州电视台文化频道主播尚杨担任台州市“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使者。椒江区妇联联合气象局在各社区气象荧屏上滚动播放“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临海市妇联组织巾帼说唱团进村巡回宣传;温岭市妇联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DV制作评优活动;天台县妇联开设生态文明流动课堂;仙居县妇联开展“清洁家园、巾帼行动”环保标志(LOGO)征集活动等等,融环保知识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打好“家庭”牌。市妇联与经委联合开展了家庭节能灯推广活动,既宣传了节能知识,又使广大家庭得到了真正实惠;在全市率先倡导“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涵盖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科学饮食、绿化居室等内容,引导广大妇女与家庭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创意征集活动,将征集到的小制作、小发明、漫画和金点子编印发往全市;设计并印发《台州市家庭低碳生活小档案》,制定碳排放量计算表,组织广大家庭记录每天消耗的电、水、汽油、纸、肉类等对应的碳排放量,记录减排心得。各地还组织开展了“智慧环保、巧手生花”手工DIY制作大赛、环保时尚秀、“废旧电池换鲜花”、“绿仙山、净仙水、洁家园、美仙乡”等主题实践活动,使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广大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三是打好“志愿”牌。以基层妇代会、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为骨干,组建了以环保宣传、低碳保洁、卫生监督、文明劝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家庭)志愿者队伍,成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的排头兵。市妇联把“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作为今年“巾帼志愿者服务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低碳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建立了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巾帼志愿者队伍800多支,成为活跃在各地“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四是打好“示范”牌。通过开展“低碳生活创新明星”、“绿色家庭”、“洁美庭院”、“清洁主妇”等创评活动,培树先进典型。全市共培育全国级“低碳生活创新明星”家庭2户、个人1位,省绿色家庭20户、市绿色家庭168户,市级“洁美庭院”示范点100户、“清洁主妇”100名。 

  慈溪市妇联实施“1616”绿色行动。即:管理和养护好1个原有的巾帼科技示范园,开展6项送绿色进家庭活动,新建1个占地37亩的巾帼林,开展6项绿化认种认养活动,在全市掀起广大妇女和家庭植绿护绿的高潮。一是示范管护。对2003年创建的巾帼科技示范园,市妇联持之以恒抓好日常性修理、养护,与冠名女企业家和机关妇女组织共同管护好园区内的百花园、百草园、巾帼林、千竹园、馨农园、试验园、文明家庭幸福林、紫藤长廊等8个“园中园”。目前又投入9.8万元用于补种和改种。如今,250亩的巾帼园景色迷人,发挥着示范、辐射效应,全面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森林慈溪”建设。二是寄情送绿。确定3月14日为妇联系统集中送绿进家庭日,向全市各类家庭赠送具有寄情寓意的六种树。据统计上半年共向4万多户家庭赠送10万多棵树(盆景)。三是分类新建。在桥头镇建成占地37亩的市“巾帼林”,林中分设6个“林中林”,分别栽种了广玉兰、女贞、红白玉兰、单心兰、无患子、香樟等树。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级妇女组织、巾帼文明岗等,与建设、农业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地块,精选树苗,辟建各级巾帼林(带)。据统计全市共新建各级巾帼林带186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四是认种认养认捐。以“三八节”、“母亲节”、“国际家庭日”、“环保日”、“六一”、“七一”等节日活动为契机,发动全市妇女开展六项认种认养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绿化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界妇女共认种认养28600棵树,认捐230余万。同时,慈溪市妇联还建立了后续的“护绿”机制,如开展慈溪市首届“十佳绿色家庭”评选活动,成立慈溪市“绿色车友协会”巾帼分会,组建巾帼志愿护绿小分队351支,市政府还专门将庭院绿化工作纳入全市生态环境考核内容,有力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