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日报》生态日专版:生态文明在浙江
发布日期:2011-06-29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六月,所有的生命蛰伏了一个冬春,便再也藏匿不住半点灼华。她们或绽放枝头,或飞跃天际,或潜居草野,撷取一片姹紫嫣红、莺飞草长献与盛夏。六月,如此轻快地踏歌而来,邀请我们一齐对唱自然,和声万物。

  我们回首,从吹响“绿色浙江”号角到定音“生态省”建设主旋律,从演绎绿色文化到弘扬生态文明,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出发,“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蓄力再进,新五年驶向生态文明之海;我们庆祝,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首个“浙江生态日”;我们憧憬,绿色家园美梦成真!


  “811”,永远在路上

  “811”,永远在路上。

  从2004年10月吹响 “811”三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号角,到“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美收官,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全面部署开展为期5年的 “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2002年。在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随后省委在第十二届二次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省政府制定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省建设由此全面启动。

  人们犹记得,2004年,第一轮“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拉开了帷幕。一路克难攻坚,2007年收获了一份颇具分量的成绩单:水环境质量出现转折性改善,河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现象基本消除; 16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准重点监管区全部达标摘帽; 2007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率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四位。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中,名列全国第一。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控制网络。

  第二轮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在巩固深化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保护、建设、改善、提升。从2008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底圆满结束,基本实现了“一个确保、一个基本、两个领先”的既定目标,即确保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解决各地突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保持环境保护能力全国领先、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这两轮“811”行动抓得准、抓得紧、抓得实,可以说是浙江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工程,是浙江环保工作的一个品牌,得到了全省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又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专题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定位。从打造“绿色浙江”到建设生态省,再到生态立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理念的提升,是思路的拓展,是实践的突破。生态环保工作由此打开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省委领导就落实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密集的调研,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具体的行动纲领,要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抓手和载体,初步确定实施以8个方面目标、11个专项行动、11项保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并以此作为“十二五”时期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载体。

  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8”是指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1”既是指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浙江、蓝色屏障、防火减灾、绿色创建等11项专项行动,又是指11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中,11个专项行动是主体,整个“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开展得怎么样,最终都要靠11个专项行动的成效来体现。

  如果说,第一轮“811”行动是重点突破,整治的重点为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第二轮“811”行动是全面推进,把土壤、辐射、噪声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摆上日程,同时加大农村和农业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那么新一轮“811”行动则着眼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等各个方面。

  如果说,第一轮“811”行动以行政手段为主;第二轮“811”行动开始转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办法解决环境问题;那么,新一轮“811”行动则着眼于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从传统的生态环保领域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拓展。

  新一轮“811”行动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民生改善需求相适应”。它与浙江 “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形成强劲呼应: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这些发展的关键词既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又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为动力、为支撑、为条件。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浙江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生态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文化培育,均非一日之功,都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浙江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只是迈出的第一步。但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众志成城,生态文明必将润泽浙江的每一寸土地。

首个“浙江生态日”系列活动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浙江生态日的决议》,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为了让“浙江生态日”的目的、意义和影响等在第一年就深入人心,整个6月,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浙江生态日”活动在全省各地轮番上演。

去浙江自然博物馆看生态文明建设油画展

  6月3日,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油画展举行了开幕仪式,作为首个“浙江生态日”系列活动的开门炮,此次油画展将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展出的70余幅优秀油画作品来自全省各地,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融于画境。油画展为期一个月,大家有空,不妨可以去看看。

首个浙江生态日网上论坛正式启动

  首个浙江生态日网上论坛日前已正式启动,只要登录浙江省环保厅门户网站www.zjepb.gov.cn,点击“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暨首个浙江生态日网上论坛”浮动窗口,或者浙江在线活动专题即可参加,有Iphone、Ipad等奖品等着你。以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为主题的博文·微博大赛正火热进行中。

首个“浙江生态日”Logo即将发布

  “浙江生态日”标志征集评选活动已接近尾声,经专家筛选,确定10幅作品入围。同时为广泛地听取社会公众对“浙江生态日”Logo的意见建议,在浙江在线上举办了为期6天的网络票选活动。最终结果于6月28日向公众发布。

命名首批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根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的要求,省生态办、省环保厅决定开展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以期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相关创建工作已接近尾声,表彰授牌定于“浙江生态日”期间进行。

《城市居民环保知识读本》正式出版

  生态文明建设丛书之《城市居民环保知识读本》编印完成。本书将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细节行为与每位居民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点,用最简单、最能使广大居民所接受的文字、图片向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环保知识。

去桐庐参加生态文明体验活动

  6月28日,全省生态保护公益使者、环保志愿者集结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参加生态文明体验活动,内容包括参观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环境综合整治;太阳能微动力、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阳山畈村特色桃产业;村庄生态文化——古树、古井、农村生态文明墙绘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亦出席此次活动。

首个“浙江生态日”专题晚会

  为第一个“浙江生态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浙江电视台将于6月30日生态日当天播放 “浙江生态日”专题晚会。

首个浙江生态日

博文·微博大赛作品转载

低碳就在生活之中

文/淡淡秋意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手,且天然美白;将废旧报纸铺垫在橱子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可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这是我从媒体上看到的一篇关于低碳与生态环保的文章,深有感触。原来,低碳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由此,也想起了一件小事。我们公司的办公楼每层有一只电开水炉,上班时间供应开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发现财务部的一位老会计只打了半瓶水。心生奇怪,就问她为啥?她说:“开水打少了,可以再打,打多了,我一个人又喝不了,倒掉不是浪费了水资源。”顷刻,我既敬佩又惭愧。不承想到过,倒掉未喝完的水也是一种浪费。

  从节水联想到低碳生活,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也只是一种习惯和态度,而不是能力。如尽量选择走路或骑单车出行;尽量将空调设为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尽量做到人离室内随手关灯;尽量在手机充电完成后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自己举手之劳或者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小事情,倘若大家都注重这些生活细节,从点滴做起,形成更环保的生活习惯,那我们的生态环境岂不更加温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将更加美好。

我决定!

(义蓬一幼 戚奕晗口述,妈妈记录)

  这天,妈妈带我到旁边的小公园去玩。在小公园里,我碰到了一位小姐姐。她长得水灵灵的,有一双很美的大眼睛。可惜的是,她看不见,妈妈告诉我,她是一个盲人。

  我们一起玩了一会,她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问我:“小妹妹,公园里是不是很漂亮啊?”我告诉小姐姐:公园很美,公园里有一条小河,里面的河水清清的,草地绿绿的,天是蓝蓝的。她认真地听着,脸上闪耀着阳光般的微笑。可我笑不起来,我忘了告诉她:公园里的确有一条河,河里的水是很清,可是上面漂浮着令人厌恶的垃圾;草也很绿,可草地上有刺眼的白色塑料袋;天很蓝,但天的那一边有吞云吐雾的烟囱……

  看着小姐姐的大眼睛,

  我决定:

  每天都来小公园弯下腰拾起一片废纸;

  我决定:

  以后出去游玩时不再乱丢塑料袋;

  我决定:

  看到嫩嫩的小草时把脚移开;

  我决定:

  还要劝爸爸妈妈少开汽车多骑车;

  我决定……

  我想告诉小姐姐,当你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时,天肯定会很蓝,水肯定会很清,草肯定会很绿!

撰稿 许佐民 吴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