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总第320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0年7月13日 团省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省委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以育人为目标,以“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行动”为统揽,以“保护母亲河行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积极开展绿色生态体验、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参与生态省和“绿色浙江”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不断深化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和保护母亲河号创建活动。认真落实《2003-2007年生态省建设省市长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各级团组织以县为重点,建立生态监护站(队、点),设立生态监护热线,并及时发布生态监护信息,同时,以内河航运为重点,在西湖、千岛湖、舟山海峡等大江大湖和民航、海运、铁路等系统逐步推进保护母亲河号创建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命名省级“保护母亲河号”113个,省级“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77个、国家级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9个。 (二)扎实推进各类“青字号”绿色工程建设。抓住每年植绿护绿的有利时节,以建设各种纪念林的方式,圆满完成了海塘青年绿化工程三年目标规划,累计组建600余支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队,组织动员10万余名青少年奔赴海塘沿线,完成了401公里、217万余株苗木的绿化任务。2003-2006年,相继启动实施了“高速公路青年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通道绿化工程”,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高速公路沿线绿化。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山区农村公路植树护坡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浙江省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阿里巴巴碳汇林营建行动”等活动。钱江源青年绿化工程被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评为首批全国示范工程。 (三)广泛开展以“绿色承诺、天天环保”为主题的各类生态环保体验教育活动。联合省级新闻媒体举办“2009惠尔康绿色公民行动”系列活动,发出低碳生活倡议书《给浙江公民一封绿色的信》,开展绿色公民标准大讨论,推出“公民低碳绿色生活准则”,发起“低碳手帕进两会”活动。抓住大学生、社会青年、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全省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的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四个一”实践活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主题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先后举办了首届全省少年环保创意大比拼、“6.8”全国海洋宣传日浙江主场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低碳绿色生活宣传系列行”等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大力培育青少年绿色环保队伍。目前,全省成立了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环保志愿者分会,已有各类青少年环保社团近400个,拥有环保志愿者(含各团体会员的志愿者)超过12万名,先后举行了“太湖流域青少年生态环保联合大行动”、“同一条河京杭大运河青年志愿者行动”和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营活动等活动。 二、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真总结生态省建设经验,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赵洪祝书记在全会报告中指出,“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人民团体要动员广大职工、共青团员、妇女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局面”。特别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志愿者队伍。会议之后,团省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迅速采取举措贯彻落实,制定下发了《关于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以开展“浙江省青少年绿色生态行动”为统揽,以参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为重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带领团员青年参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一是继续深化“青春助推转型升级”系列活动。着眼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引导各级青企协会员单位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动各级企业共青团组织大力开展青工创新创效行动,引导青年职工立足岗位、节约示范,为企业节能减排做贡献。二是积极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充分发挥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的作用,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青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青年农业龙头企业。管好用好“浙江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大力扶持从事绿色产品开展的创业项目,联合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推动小额贷款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动员各级青企协会员单位加快发展绿色工业产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整合各方面资源,支持企业积极研究开发和生产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三是扎实推进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抓住培养、凝聚、举荐、配置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深化“新苗人才计划”、“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树立一大批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青年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创业人才,同时,在青企协会员单位中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能源类、环保类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鼓励青年人才干事业、支持青年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引导青年参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提高环境质量。一是广泛动员青年参与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开展植绿护绿活动,积极参与钱塘江、瓯江等主要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动员各级团组织以建设各种纪念林的方式,积极参与江河上游骨干控制性工程及配套工程的绿化建设。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加快海岛防护林建设,参与海岛上水资源的保护、储备与利用。充分发挥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的作用,积极参与饮用水源、主要河流交界断面及入海口水质监测。二是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母亲河号”、“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创建活动、少先队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广泛动员农村团员青年、组织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和“森林村庄”创建,努力在推进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整治、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广泛发动全省大中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等途径,广泛开展各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白色垃圾治理、节能环保等活动。三是倡导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引导青少年带头参与改善环境的实践活动,带头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引导青少年绿色消费,提倡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拒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三)引导青年参与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一是大力开展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全省每年确定一批青年生态文化研究项目,作为推进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研究基础工程的重要内容,整合社会力量,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生态文明研究成果,为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二是切实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特点,广泛开展各类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大力倡导生态伦理道德。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2010浙江省青少年低碳行动,在全省青少年中掀起宣传实践低碳环保的热潮。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联合相关新闻媒体宣传挖掘志愿者参与绿色环保方面的先进经验、优秀典型,着力引导和示范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联合有关部门评选一批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生态村为主体的青少年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三是广泛开展各层面的青少年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快绿色生态志愿者队伍建设,拟于7月中旬举行全省绿色生态志愿者总队成立仪式,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绿色生态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此进一步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各种形式的绿色生态环保活动。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地球一小时”、“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中国植树节”等重要时节的纪念和宣传活动。围绕“低碳生活、你我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举办“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营”生态体验、“青年文明号低碳示范行动”等富有特色的青少年生态环保实践活动。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