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总第302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0年5月7日 l 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采用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 l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桐庐县召开 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采用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垃圾如何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是长期困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宁波市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宜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新路子,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模式。通过该技术处理后,村庄大部分生活垃圾可实现就地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大大节约了垃圾运输、集中处理费用,也减轻了垃圾填埋场新建扩建的压力,被农村干部群众称为“垃圾不出村”工程。该项工作也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高度肯定“宁波为全国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作出了创新探索,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一、现行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宁波市已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生活垃圾三级集中收集处理网络,全市行政村覆盖面已达97%,为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处理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垃圾运输费用高。偏远乡村的生活垃圾从村经乡镇中转再运输县(市)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距离长达几十公里,运输费用相当高,财政支出压力大。 (二)难以做到“减量化、资源化”要求。村庄各种垃圾未采取分类收集,混杂一起全部运到垃圾场(焚烧厂)处理,垃圾中可利用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三)难以覆盖所有村庄。由于经济负担重的原因,少数偏远乡村的干部群众对垃圾集中处理积极性不高,卫生保洁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存在垃圾乱堆放、就地焚烧的现象,造成二次污染,难以真正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和统一处理。 (四)垃圾填埋场压力大。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都向县 (市)垃圾填埋场集中,垃圾填埋场处理负担加重,使用年限大大缩短,面临新建与扩建的压力。而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一项占地多,投资大,群众难接受的老大难工程。 二、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原理和处理效果 针对现行生活垃圾三级收集处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宁波市早在4、5年前就着手研究探索适宜于农村地区,尤其是适宜于偏远乡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经几年逐步完善改进,宁波市现正在大力宣传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模式。 (一)技术原理 处理设施分为垃圾分类房和处理池。由村保洁员将收集来的垃圾在垃圾分类房进行简单分类,把能腐烂降解的有机生物质类垃圾分拣出来,倒入处理反应池室内。利用垃圾自身携带的生物菌种或外加菌种进行消化反应发酵分解,利用太阳能为消化反应提供所需能量,遇到阴雨天或气温较低时,能够依靠前期所积累的能量及消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维持生物反应的持续进行。同时,不定期将收集的渗滤液进行回用到反应池,避免外溢且可补充垃圾水分加快消化反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经导排净化系统活性炭吸附脱臭后排放。处理后的垃圾可作为毛竹林、花木地、茶园等的生物有机肥,达到资源利用要求。 (二)处理效果 1、垃圾减量效果明显。通过垃圾分类、太阳能生物处理设施处理,可就地消化约70—80%的村庄生活垃圾量。 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大大减少垃圾运输费用。如宁波市四明山区的余姚市大岚镇14个行政村用上了垃圾太阳能处理设施后,全镇生活垃圾运输费用每年可节约150万元左右。二是大大减少了垃圾集中填埋(焚烧)处理量,节约垃圾处理费用也很可观;三是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这不仅节约了政府财政投资,也相应节约了土地资源。 三、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技术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调研,实践试点。宁波市环保、水环办等部门十分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市环保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领导负责的调研课题组,组织课题组人员多次下基层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形成了垃圾分类、就地处理的工作思路,并选择了村庄、城郊菜市场、学校、工厂等启动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主要试点的技术模式为土建型太阳能处理设施和成套铁制设备搅拌型设施两种。 二是总结经验,指导推进。通过不同技术模式试点运行情况比较,结合村民接受程度、经济成本、垃圾分类方式、操作便捷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因素,经对渗滤液处理、废气除臭等环节改进完善,最终确定了土建型太阳能生物处理技术为宁波市今后垃圾分类处理的推广首选模式。从2007年开始,进入大力推广和批量建设阶段。截至2009年底,宁波市已建成了130多座生活垃圾太阳能生物处理设施。 三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试点实践证明,采取垃圾分类和太阳能处理的方式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为提高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知晓度,扩大推广范围,宁波市采取了多次召开现场会,组织市级新闻媒体现场采访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广泛宣传推广力度。此外,市环保局还专门组织拍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宣教片,该宣教片列入了宁波市委组织部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内容。 四是示范先行,合力推进。在试点示范效应和广泛宣传作用影响下,全市已呈现出政府部门和县(市)、乡镇政府合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理的良好工作局面。许多乡镇已积极主动部署和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工作计划。2010年,宁波市将再新建200多座,计划到2012年累计建成500多座。 此外,宁波市仍在继续探索研究和提高完善,重点是对处理效果、除臭、灭蝇蚊等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现正在试用生物药剂自动喷洒灭蝇蚊和除臭装置,一旦试用成功,将进行广泛推广。 (二)工作体会 1、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是一种投入少、运行成本低、效果明显,适宜于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是对原有垃圾三级集中收集处理方式的完善和提高。如果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安于原先处理模式的现状,对这项工作不重视,是难以在该辖区内进行推广实施。 2、具体负责同志要有较强事业责任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设施选址、建设、操作方面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乡镇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较强事业责任心,多深入基层,参与前期选址和建设质量把关,并加强操作辅导和培训。 3、要建立卫生保洁和奖励考核制度。垃圾分类处理比原来处理模式增加了垃圾分类和日常运行管理的工作量。因此,要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处理效果和工作质量,需适当增加村庄环卫保洁员工资报酬。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卫生保洁制度和奖惩考核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规范运作。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桐庐县召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学习桐庐县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4月23日,省环保厅和省农办在桐庐县联合召开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全省11个设区市农办、环保局的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桐庐县在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桐庐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示范、能推广”,为全省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关键体现了五个“好”:一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共识;二是有一个“好”的组织体系;三是出台了一个“好”的政策;四是有了一个“好”的运作机制;五是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相关工作结合得“好”。 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做到领导重视到位、政策支持到位、组织协调到位、服务指导到位、运行监管到位,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富春江镇芦茨农家乐、富春江镇里董村、横村镇阳山畈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