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生态省建设简报第60期
发布日期:2010-11-03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第60期(总第353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0年11月3日 
 

编者按:10月18日至20日,省生态办主任、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赴松阳、遂昌调研指导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他提出,松阳、遂昌两地的生态环保工作是丽水市的良好缩影,丽水市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充分认清自身条件,正确定位,进一步加深对发展的理解,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生态屏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重,追赶现代文明发展的潮流。现将徐震同志的讲话摘要刊发如下,供参阅。 
 

坚持生态屏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重 
追赶现代文明发展的潮流 
 

  一、提升对发展方式和路径的认识,履行好生态屏障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的发展脚步不可能也不会停滞。如果停滞不前,人类社会就将倒退,甚至消亡。发展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发展的权利。但是,由于发展的约束条件不同,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会不同,从而导致发展方式的不同、发展的路径不同。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约束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和社会矛盾突出,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是我们也是世界发展遇到的两大挑战。解决这两大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所在。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环境问题,主动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不仅自然会不和谐,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就会走入歧途,就可能出现中止、停滞、倒退。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是为了什么,要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为了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国家相继提出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撑。 
丽水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系源头地区,是背靠“长三角”而又相对欠发达的区域。同时,丽水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有着强烈的发展冲动。一方面,我们要尊重老百姓改善生活、追求富裕生活的权利,去争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建设生态屏障的责任。如果这里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浙江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也将无从谈起。 
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丽水这样的地区,就是要坚持生态屏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重,追赶现代文明发展的潮流。第一,要树立保护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不是说不能发展,而是要充分考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发展与保护统一起来,真正保护好水系源头,发挥好生态屏障功能。第二,要认清自身条件,准确定位,不要复制一些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避免重蹈“低小散”的工业化路子。像制革、医化等行业一定要牢牢把住,不能一味地承接转移。特别是医药中间体虽然效益很好、利润很高,但其带来的污染,治理成本相当高,彻底治理很难。第三,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的优势,通过追求绿色发展,实行跨越式发展,追赶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比如松阳的茶叶,能不能在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批发集散基地的基础上,引入精深加工技术、现代化营销模式,能不能搞成“立顿红茶”那样的国际性品牌,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我相信,这不是天方夜谭,只要丽水市把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就完全有能力改变工业文明中的后进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维护好生态平衡 
   丽水作为生态屏障地区,环境保护的要求就要严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就要高于其他地区。这些年,省政府花大力气搞生态补偿、搞财力转移支付,就是为了保护好这一方生态屏障,为了推动绿色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一是要加强标准把关。无论行业准入条件、污染排放标准、生态功能区定位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定位等都应严于高于一般地区。二是要加强环境监管。当前,环境违法行为还很猖獗、很普遍,老百姓投诉很多,对政府环境监管不太满意,全社会的环境行为不规范,环境秩序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今年以来,丽水的“飞行监测”达标率、行政处罚数额都偏低,信访问题还不少,必须加强执法监管,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三是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推进森林培育和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治理修复等工作,重视解决“灯光捕鱼”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共享共建。这方面,丽水市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两天我看到松阳、遂昌一些乡村环境整治、生态创建很有成效,要继续通过生态创建、洁净乡村建设等载体,倡导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环保工作走出部门、走向社会。平时要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培育生态文化,移风易俗,改造自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三、用生态文明的视角定位环保工作,走以环保优化发展之路 
    环境保护已非过去单纯的业务性、技术性工作,已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干线、大舞台。为此,不能就环保论环保。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把环保当作一项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要把环保当作一项最大的发展问题,从节约资源能源、维护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入手,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把环保作为现代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把能否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良的环境公共产品作为衡量合格政府的重要标志。总得来说,要把环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去部署推进。 
    在这一定位下,我们要坚持以环境保护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达到优化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应该看到,当今世界,落后产能一茬茬转移、产业一次次升级的背后,都与环境保护有直接的联系,很重要的动力源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环境质量要求在提高,逼着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污染整治,一步步将造纸、化工、化肥、印染以及原料药制造、精细化工转移出去,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路子,这已经成为世界产业转移和提升的规律性现象。丽水必须要有先行意识,实施相应的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提高标准,严格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发挥环保倒逼机制作用。就像遂昌竹炭产业一样,当初烧炭产生烟气污染,老百姓要投诉,环保部门要处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把烟收集起来转化成竹醋液,开发了一个健康保健的用品,创造了财富,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就是环保倒逼机制的一个实证,是环保倒逼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一个典型例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铜钱的两面,相辅相成。丽水在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过程中,要走出一条调整结构、优化发展的路子来。从各县市实践看,有三篇文章要做好。第一,是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文章。丽水生态环境优越,又背靠国内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产业前景远大,既能富民,又能创税。第二,是生态高效农业文章。浙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政府要加强引导,整合技术、市场等资源,建立原生态有机食品基地,打响地方品牌。第三,是精加工工业文章。杜绝高消耗、高排放的粗加工工业,积极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提高精细化水平和附加值。归根结底一句话,希望丽水坚持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重,去追赶现代文明发展的潮流。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