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生态省建设简报第23期 | ||||||||
|
||||||||
第23期(总第273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9年8月8日 编者按:近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省长陈加元在《浙江淳安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一文上作出批示:淳安县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可供各地特别是水系源头地区学习借鉴。现将该文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浙江淳安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深化生态创建,举牌经营,错位竞争,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上半年,农夫山泉三家公司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27.89%。通过对千岛湖地表水12个断面、18个监测点、25项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上半年千岛湖水质除总氮、总磷两项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GB3838—200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符合一级标准,属优级水平。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评价技术规范,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卫星遥感图片评估,淳安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为98.67,生态环境质量为优,位居全国前列。该县的主要做法: 一、提升认识,健全机制,合力推进生态建设 (一)思路上。一直以来,把“环境立县”作为全局性、根本性的任务来抓,提出了“以湖兴县、融入都市”的总战略。严格坚持“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决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保门槛”的“三个决不”原则。 (二)机制上。把生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了专、兼职的环保干部,形成覆盖全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网络。专门聘请8位专家和学者成立千岛湖水环境保护顾问团,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咨询制度,为保持和改善千岛湖的优良生态环境提供智力支撑。 (三)政策上。先后制定《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千岛湖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淳安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推出了以千岛湖水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十项工程”和“五项制度”。2009年为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使生态县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方向推进。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全力增强保护能力 (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2004年以来,该县通过多点布局,多方筹资,投资1.2亿元建成运行了南山、坪山、汾口三座污水处理厂。实施三座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扩容纳管工程,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天,出水水质达标率均在95%以上。2008年又建成城西污水处理厂。 (二)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全面推进。近年来,该县投入3700万元,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现已建成临岐镇等19个乡镇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2套,村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套,设计处理能力达到0.4万吨/日。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深入实施改水改厕工程,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6018座,受益人口2.1万人;建成了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厕所6.68万只,受益人口18万人。 (三)生态保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千岛湖浙皖交界断面建设了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千岛湖景区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全市县级第一个藻类监测实验室、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实现了对环境质量的连续、实时监控。同时,建造了浙江省内陆湖泊最先进的机械化水上垃圾打捞船,千岛湖湖面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科学谋划,彰显优势,积极打造生态经济 (一)注重优化经济布局。目前,已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科学界定禁止准入、限制准入、重点准入、优化准入的范围,做到可发展的地方充分发展,该保护的地方严格保护。同时,先后启动了县域总体规划、千岛湖城市景观风貌控制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规划控制、环保前置、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强对湖岸线、交通主干线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二)注重空间集聚发展。适时启动了青溪新城、旅游度假区、姜家产业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实施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容提升,有序引导资金、产业、项目向城镇、功能区集聚。 (三)注重生态经济培育。着力培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着眼打造中国水业基地,进一步做强做大水业,改造提升丝绸纺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4.52亿元,同比增长25.8%,对全县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5.7%。1-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19.7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2.5% 四、源头保护,推进减排,努力提升环境质量 (一)严格准入,减排污染。2005年以来,该县通过环保审批的996个建设项目(涉及工业121个,其他875个),均为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项目,而且100%执行了环评、“三同时’’制度,确保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规定的环境容量以下。按照“减排欠账、控制增量”的要求,将年度的减排任务落实到相关企业。2008年,全县COD、S0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387吨和1692吨以内,分别比2005(基准年)年累计净消减11.35%和16.64%,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分别减排7%的目标。 (二)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着眼改变千岛湖树种较为单一的现状,启动实施林相改造工程,利用“营造、改造、补植、封育”等技术,保护和改善生态,现已完成规划编制并实施林相改造试点面积2.58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前后共实施退耕还林8.4万亩,划定生态公益林216.8万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73.9%,其中千岛湖湖区高达95%。 (三)移民下山,改善生态。2005年以来,共搬迁安置下山农民1052户3444人,新建、续建下山集中移民安置点73个。随着安置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将吸引更多的高山村民下山安置和创业,使山区生态得以修复和改善。 (四)专项整治,优化环境。近年来,该县先后组织开展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城中湖生态保护工程、湖面垃圾打捞、水上游船艇改造、河道采砂管理、矿山生态修复、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主载体,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来共完成16个示范村整治,重点整治了279个行政村,创建市级生态村13个、县级生态村221个。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联系电话:0571-28869165 传真:28869015 E-mail:lixl @zjepb.gov.cn 本期共印:500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