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生态省建设简报第19期 | ||||||||
|
||||||||
第19期(总第269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9年6月10日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省围绕各地突出的农村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着力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深入推进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09年,省环保厅确定了首批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包括市、县、镇、村等试点单位共9个,现将磐安县和嘉善县姚庄镇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磐安县以农村环保试点为载体 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 磐安县以农村环保试点为载体,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磐安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县环保局内设立办公室,进行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各镇、乡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县级指导、乡镇负责、村庄实施”的工作机制。把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工作考核,进一步强化考核措施,定期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精心编制方案,抓好规划配套 磐安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30日印发《磐安县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至 2010年底,全县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同时,抓好配套规划,修编全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完善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加强试点工作技术指导。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落实 一是完善生态县建设政策意见。县、乡(镇)公共财政继续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落实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重点工程的资金。二是对接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三是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制定补助、贴息等政策,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乡镇政府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投入启动资金。 四、突出工作重点,加快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产污染防治、小流域和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及农村示范创建和自然生态保护。 五、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 县有关部门和乡镇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鼓励和引导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磐安县各有关部门正按照环保试点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农村饮用水改造、台地垃圾填埋场建设、云山第二水厂建设等都已被列为全县重点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30多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同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也全面展开。磐安县的农村环保试点工作有效促进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 嘉善县姚庄镇大力推进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 日前,嘉善县人民政府批准《姚庄镇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姚庄镇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编制《方案》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编制《姚庄镇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重点,确保当前农村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推进障碍 (一)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每户按照投入的50%进行补助,对养殖废弃物的运输按照19元/吨进行补助,对沼气池建设按照90元/m3进行补助,对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每户给予以奖代补资金300元。另外对河道整治、道路修建等也出台了具体的补助措施。 (二)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参与农村环境建设,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 (三)创新农村环境监管体制。探索建立姚庄镇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队伍,以姚庄镇政府为主体,县级有关部门配合组成管理组,各行政村派人参加,重点对养殖污染违法排污、生活污水乱排、生活垃圾治理等进行管理,形成县—镇—村联合监管执法的特色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同时,推行生活垃圾有偿服务,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收费处理,极大提高了百姓的保洁意识。 三、突出整治重点,务求取得实效 (一)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养殖密集区推广净化沼气池配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模式;在人口密集区推广微动力处理模式,人口分散地区推广三格式化粪池配合生态模块做深化处理;靠近集镇的则纳管处理。截至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资超过300万元,争取到2010年,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二)强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要求,强势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姚庄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在每个村设立垃圾清运站,建立了保洁员队伍,明确了保洁员职责和报酬,完善了长效保洁机制,全镇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加强养殖污染的整治。姚庄镇作为嘉善县生猪养殖大镇,养殖污染已成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场),严格按照“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的要求进行整治,并实行一户一表,一户一策。成功引进有机肥生产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积极发展猪-蘑菇-芦笋和猪-沼气-果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已经建立了120亩大棚芦笋示范基地,有效减少了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四)切实解决农药化肥污染。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北鹤村锦绣黄桃基地为试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在清凉村实行农药化肥统防统治示范点,并逐步向全镇推广。探索建立村级危险废物收集点,有效解决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五)加大河沟池塘整治力度。建立了姚庄镇河道长效保洁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河道长效保洁管理考核细则》,全镇8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河道保洁队伍,对全镇116.9公里内港河道进行长效保洁管理,努力做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六)努力提高农村绿化水平。积极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对道路两旁、河道两岸和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并提高农田林网控制率,绿化率不断提高。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9.03%,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