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生态省建设简报第29期
发布日期:2008-08-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9期(总第231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8818

 

编者按:近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政府副省长陈加元在《杭州市突出“三个转变”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一文上作出批示:杭州市实行三转变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的经验,请生态办通报全省。现将该文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杭州市突出“三个转变”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以“百千”工程为有效载体,扎实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在污水沼气净化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等方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向多元化、综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污水沼气净化技术应用从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针对农村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比较单一应用于畜禽污水治理的情况,该市因地制宜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有机污水治理中进行研究示范和推广。一是对有条件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农村住宅小区,开展了高效系列化的组合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推广。如在萧山区义桥镇民丰村、楼塔镇儒坞村,余杭区运河镇滩里村,建德市乾潭镇梅塘村等一大批“百千”工程示范村和整治村中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污水治理效果。二是对大量居住分散、收集管网难以铺设的农村,研究开发了投资少、无运行费用、操作简便、工厂化生产的户用玻璃钢生活污水净化器。在建德市后山弯村进行批量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又在萧山、临安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对有家庭畜禽养殖的村庄,采用人畜污水进沼气池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处理模式,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又提供了清洁能源,同时促进了农村庭院经济发展。四是对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有机污水,推广污水处理净化沼气池技术。该技术在萧山等地的酿酒、酱菜、羽绒、豆制品等农产品加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了农产品加工业主和有关部门的好评。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污水净化池总容积达到14.83万立方米,形成了年处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1819.90万吨的能力,年减排COD5096吨直接受益农户达10.78万户、39万余人。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就沼气抓沼气向“三沼"综合利用转变

为有效治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该市注重“三沼”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探索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形成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厌氧+农业利用”、“厌氧+农业利用和生态处理”、“厌氧+生态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等四种典型模式。如建德万秋养殖场、萧山靖江育新养殖场、富阳富有春养殖场、灯塔种猪有限公司养殖场等一大批养殖场都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符合自身特点的相应模式,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如建德万秋养殖场采用的就是“厌氧+农业利用”模式,每天排放的污水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排出的沼液沼渣作为高效无公害有机肥用于附近的84亩果园、10亩菜藉和130亩蔬菜地;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照明、猪舍消毒灭菌、供暖保温;利用沼气发电加工猪饲料,既不受停电的限制,又可节省生产成本,使该场生产、生活用能基本实现沼气化。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大中型沼气池总容积6.94万立方米,年处理养殖场废弃物292.44万吨,年产沼气624.99万立方米。

三、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从传统的无序化向新型的规范化转变

根据农村现有房屋的结构特点,结合“百千”工程建设,实施太阳能热水器规范化安装应用示范,不但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质量,也提高了农村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如在新农居建设和城镇住宅小区建设中,将太阳能热水器及其管道安装设计结合到房屋建筑设计中,使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纳入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克服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单独安装中管线外露,不整洁、不美观、不规范、不安全的问题。目前在建德、临安、萧山、余杭等地的一些新建农居点和住宅小区均已普遍收到实效。据统计,全市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41.92万平方米,即形成年7.71万吨标煤的开发能力,对缓解该市能源紧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