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省建设简报第3期
发布日期:2008-03-04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第3期(总第206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8年2月22日

金华市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生态农业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金华市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列入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落实措施,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促进该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际成效,金华市整合各单位力量,成立了发改、农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研究制订年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2、多管齐下,整体推进。针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该市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上。一是注重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无害人治理技术,积极引导增施有机肥,促进化肥农药合理、安全使用。二是注重治理畜禽排泄物。制订全市畜牧规模化经营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工作。实施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注重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制定《金华市农村清洁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组织实施“千场(户)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千村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和“十万农户屋顶阳光工程”。加快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3、注重科技,分类指导。围绕强化农村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加强与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应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平衡施肥等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一方面,注重能源生态模式应用。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完善和推广“猪一沼一作物”、“器(太阳能热水器)一沼一池”等模式,农村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能向注重沼气综合利用、发挥生态功能与效益方向发展。全市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中,80%以上为能源生态型和综合利用型工程。如在省环境整治重点县浦江县,农业部门将能源生态型和综合利用型工程充分应用于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治理模式得到了省政府领导及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强化配套技术推广。为方便沼液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喷灌施肥技术,目前全市已推广喷灌施肥面积1100亩。结合畜牧场污染治理,全市已建立7家集粪中心,年处理畜禽粪便15.72万吨。
4、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市本级、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畜牧场沼气工程建设、太阳能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地力培肥、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有效保障了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006、2007两年全市用于农村沼气工程方面的财政扶持资金达8373万元,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859万元。农民和企业自筹资金21418万元。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展示了农业农村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和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也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十分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市人大常委会还把“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作为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市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为发展循环型经济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主要成效
一是清洁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沼气工程2.39万处,容积26.71万立方米,在“百千工程”示范村、整治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现使用农户达1万户,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面积32.86万平方米,光电利用37725瓦。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得到进一步普及,全市现已具有年开发可再生能源6.17万吨标煤的能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54%。
二是控污降本增效技术加快应用。以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为突破口,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现已建立336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平衡施肥示范区,面积达14.12万亩。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市已建立220个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示范区,示范面积19.32万亩,实施面积150.2万亩。加大农药市场治理整顿力度,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污染。
三是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步伐加快。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健康畜牧生态养殖工程”,全市现有通过省级认定的畜禽生态养殖小区15个。围绕省政府“811”环境整治行动,对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全市已完成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258家,禁养区搬迁14家。全市年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362.69万吨。
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展顺利。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示范村、整治村组织实施“千村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利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全市已累计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356处,容积6.46万立方米,年处理生活污水909.58万吨,受益农户7.12万户。
(金华市生态办)

 

 

 

 

送:国家环保总局,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