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生态省建设简报第37期 | ||||||||
|
||||||||
第37期(总第239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8年10月24日
l 省交通厅加快推进水运行业生态建设 l 省气象局圆满完成全省历史气象灾害普查工作 l 宁波市出台新节能资金管理办法 l 长兴县实行“河长制”负责制,全面开展“清水入湖”行动 l 诸暨市中小企业排污试行“股份制”模式
省交通厅加快推进水运行业生态建设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加大推进水运行业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水运行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浙江省交通厅决定实施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活动自2008年8月开始,到2010年8月底结束。 一、大力开展水路运输节能减排活动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要求自觉融入水运业各项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运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形成我省水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有效的管理模式,主要的措施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运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能源管理网络和节能减排统计指标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加大船舶节能改造力度,新造大吨位船舶,淘汰老旧船舶,提高燃油利用效率。 二、全面开展水路危险品运输整治专项活动 通过对危险品运输作业中的船员、船公司、码头所有人、经营人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强化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资质管理,使得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及时排除水路危险品运输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的事故隐患,水路危险品运输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得到加强,特别是加强对散装液货船、危险货物码头和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的安全监督监督和检查,消除安全和污染事故隐患。 规范水运企业经营资质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管理部门、经营资质管理人员和企业主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企业经营资质年度验审、管理部门内部的经营资质管理检查考核和企业经营资质预警检查工作,使我省水运企业达到并保持《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沿海船舶委托经营管理,严把委托经营企业和委托经营船舶的准入关,加强对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监管、指导并准备修订《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全面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在内河重点航区建设应急反应基地,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千岛湖和太湖水上搜救中心建设,完成滩坑库区水上搜救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沿海近海区域与浙江海事局建立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沿海运输船舶事故处理的联动;在钱塘江水系建立“三防”联动机制,并与环太湖其他兄弟省市建立环太湖安全监管协调与通报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全省港航系统的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健全,港航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更加完备,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四、开展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专项治理活动 督促港口企业建立和完善水路内贸集装箱码头闸口称重系统和重量监控信息系统,建立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长效机制,对内贸集装箱超载实施有效监管。使超载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保障内贸集装箱安全运输,维护正常的内贸集装箱市场秩序。 省气象局圆满完成全省历史气象灾害普查工作 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今年5月,我省气象局组织开展了全省性的历史气象灾害情况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历时5个月,全省共投入调查人员360人,到9月底,按时完成了普查任务。 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气象灾情信息普查是分析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对社会经济影响、科学防御气象灾害、开展气象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等业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全省共收集录入以“县”为基本地域单元、以“灾害性天气过程(灾害事件)”为时间单元的历史气象灾情数据。资料总量共计6339条,图像/视频107条。包含气象灾害对社会影响、农业影响、畜牧业影响、水利影响、工业影响、林业影响、渔业影响、交通业影响、电力影响、通讯影响、基础设施影响、商业影响等信息。从灾害资料统计中可以看出,我省是个灾害多发的地区,灾害种类繁多,收集普查到的20类气象及衍生灾害按条数排列依次为: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干旱、大风、雪灾、冰雹、森林火灾、低温冷害、病虫害、连阴雨、地质灾害、龙卷、高温热浪、飑线、冻害、大雾、冰冻、渍涝、霜冻。其中台风、暴雨洪涝和雷电的灾害资料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地区不同,所受灾害各异,从各地区普查的分灾种的灾情记录来看,省沿海地区最多的灾情为台风,而内陆地区则以暴雨洪涝和雷击为主。 下一步,省气象局将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分灾种分灾害风险等级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履行气象法赋予的防灾减灾工作职责。 宁波市出台新节能资金管理办法 近日,宁波市新出台的《宁波市节能资金管理办法》在节能资金扶持标准和方式上作出重大调整,提高了获节能资金补助的门槛,突出节能量的考评,加大了补助力度。 今年宁波市节能资金共计划支付3600万元,主要用于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技术进步项目;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节能重点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等的补助、奖励及服务采购等。《办法》提高了节能资金扶持项目的准入门槛,并对工业和非工业节能投资项目的补助作出明确区分。同时改变了过去以投资额大小确定资金补助金额的方式,而是以节能投资项目的实际节能量作为依据,分六个档次进行奖励。 宁波市对节能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大加强:将最低奖励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10万元(非工业项目5万元),将最高额度从60万元提高到80万元(非工业项目50万元)。从宁波市对节约的每吨标准煤奖励标准看,最低的也已超过250元,远高于国家对东部地区节能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200元的标准。 长兴县实行“河长制”负责制 全面开展“清水入湖”行动 为深入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全面改善长兴县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全力改善重点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长兴县在全县开展“清水入湖行动”。制定《“清水入湖”二年行动总体实施方案》、《“清水入湖”二年行动工业污染治理方案》、《“清水入湖”二年行动污水管网建设方案》、《“清水入湖”二年行动农业污染治理方案》、《“清水入湖”二年行动河道清淤实施方案》五个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改善四条主要入湖河流(夹浦港、长兴港、合溪港、杨家浦港)水质,使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挥发酚、氨氮(NH3-N)、总磷(TP)等6个污染物指标均能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2008年四条河流达标率达到75%,2009年达到85%,至2010年实现全面达标。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清水入湖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县水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把“清水入湖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在“清水入湖行动”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分别制订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污水管网建设等四个具体工作方案,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明确,保障“清水入湖行动”的顺利推进。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开展水环境整治、实施“清水入湖行动”的目的、意义,营造全县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内部工作交流、编印工作简报等,确保“清水入湖行动”在全县得到全面实施、整体推进。 四、实行“河长制”负责制。由县政府对4条主要入湖河流分别明确一名县领导挂帅,牵头协调河道整治;属地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五、建立专项保障资金。由县财政列入预算,安排落实“清水入湖行动”专项资金,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也应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有力保障“清水入湖行动”落到实处。 六、加大考核,确保效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考核,乡镇(街道)、县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水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将水环境质量纳入各级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 诸暨市中小企业排污试行“股份制”模式 该市在五金产业中尝试企业“联姻”,实行“股份制”治污。该市6家电镀企业按各自年产值所占比例入股,投入1000万元成立一家自负盈亏的股份制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由股东按比例分摊,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上百万元。目前,该市已建成4家股份制治污企业,织袜、珍珠等产业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都开始尝试“股份制”模式。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