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生态省建设简报第35期 | ||||||||
|
||||||||
第35期(总第237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8年10月6日 编者按:部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我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明确的省级督办11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加强开发区的环境整治,是我省今后几年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绍兴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开发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总体启动良好,为下一步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将绍兴市的主要做法刊载如下,供各地参阅。
绍兴市扎实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
实施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整治,是我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抓好开发区环境整治,对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绍兴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开发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总体启动良好,为下一步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一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绍兴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为使开发区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绍兴市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动员部署。6月3日,结合原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调研,绍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开发区环境污染整治方案编制工作座谈会;7月4日,绍兴市整治办又召开了由各县(市、区)整治办及全市所有11个开发区分管领导参加的环境整治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开发区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二是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绍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深刻认识到:对开发区实施环境整治是由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当前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所要求的;是着眼开发区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区既是生产GDP的集中区,也是产生污染物的集中区,因此改善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开发区的环境生态化、发展科学化、社会和谐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绍兴市政府要求开发区做好整合提升工作,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注重构建生态产业链,大力推进中水回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监管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强调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要通过污染整治、污染减排等平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明确整治工作要求。绍兴市明确提出,当地政府是所辖开发区环境整治的领导责任主体,各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发区环境整治的实施责任主体,环保部门和相关职能单位是开发区环境整治的监督责任主体。为进一步明确开发区整治要求,绍兴市整治办要求各开发区对照《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验收标准和工作规程》,认真编制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方案,做到5个“清”:一是现状要清,二是目标要清,三是任务要清,四是进度要清,五是保障要清;整治方案编制完成后,要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目前,绍兴市整治办批复了全市11个开发区的环境整治方案,明确2008、2009、2010年分别完成1个、10个、2个开发区的整治任务。 二、规划先行,措施有力 一是努力实现环境整治与生态化改造的有机结合。开发区环境整治与生态化改造既紧密相关,又各有侧重点。绍兴市积极推进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全市1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已有9家开发区完成了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还有两家开发区计划在2008年完成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力度。为更好地开展开发区环境整治工作,绍兴市建立了市整治办-县(市、区)整治办-开发区管委会的三级联系网络,每个相关单位明确一个日常联系人,及时掌握整治进展情况。绍兴市整治办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对环保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开发区,专门派人进行联系、指导,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整治工作督查考核,各开发区完成整治任务情况和工作进度作为每年的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书重要内容予以考核;出台有关政策,对整治任务完成好的开发区实行奖励,对整治效果差、进度慢的开发区,在考核评比、环保资金补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三、目标明确,稳步推进 绍兴市在指导各开发区开展整治方案编制时,注重着眼于各个开发区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实施一区一策,努力将开发区整治标准的统一性与各开发区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每个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存在的环境问题,分别提出分年度、分阶段必须完成的各项措施和要求。 一是着力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针对部分开发区企业污水、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尚不完善、稳定达标尚有困难的现状,各开发区加强了各类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如袍江工业区化工、印染企业将全面实施“进管达标、处理达标”专项行动,完善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和废气收集处理装置,规范工业园区固废贮存及处置;诸暨珍珠产业园区将加强珍珠养殖加工过程的污染防治工作,合理布局剖蚌场、蚌肉加工点,禁止珍珠漂白增光染色分散加工,妥善处置蚌壳固废,大力实施清污分流,废水经处理实现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部分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的现状,各开发区整治方案对配套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供热管网、固废处置等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和上虞经济开发区的一项重要整治任务就是加快上虞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固废集中处置设施;嵊州经济开发区的一项重要整治任务就是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并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三是着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绍兴市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在着力科学规划布局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通过“补链”工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例如,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整治任务,就是加强印染、化工企业“中水回用”工作,提高“中水回用”比例;积极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染整革命”。 四是着力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绍兴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实施“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例如,杭州湾上虞精细化工园区和上虞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计划再关停、淘汰、改造一批重污染化工项目,确保园区大气、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昌工业园区将继续深化医药化工企业废气整治,保持对医化污染企业的高压态势,推动企业加快搬迁和结构调整步伐,坚决关停重污染医化产品生产线。 四、健全机制,加强监管 一是狠抓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全市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绍兴袍江工业区、绍兴经济开发区、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上虞经济开发区都成立了环保分局,其中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环保分局配备了20多人,大大增强了监管力量;其余开发区均由相应的环保所进行管理。有的开发区专门成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开发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狠抓环保长效监管机制。为使开发区的各阶段环境整治工作得到深化巩固,绍兴市还注重环保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设。按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分别研究制定不同的环境准入政策和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坚持标本兼治,突出产业提升与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强化环境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污染防治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送:环境保护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 发: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 (市、 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