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省建设简报第21期 | ||||||||
|
||||||||
第21期(总第173期)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7年7月9日
开化生态县建设主要做法
开化县从1997年开始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998年作出生态立县战略,2003年作出生态县建设重大决策,2005年出台了《关于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开化县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排序中列第16位,其中大气、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标、植被覆盖指数均在前10名。 一、建设生态环境 建立完善生态县建设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开化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30个单位组成成员,并下设生态县建设常设机构。各乡镇都成立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生态乡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建立领导干部生态县建设实绩考核制度,健全工作监督机制,强化生态县建设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体系。开化县坚持以全面规划为先导,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建设规划。并先后编制完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县、生态林业、有机硅、水资源综合、特色文化等一批专项规划和部门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县建设规划体系。 严格执行生态县建设环保政策。坚持以优化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1997年以来,先后关停小硫磺、小化工、小水泥、小造纸等170余家,石煤开采点343处,木材粗加工点200余个。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严守生态底线,对建设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196个,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化生态功能区要求的项目60多个。对城关镇上游“两沿”地带,省划定的Ⅰ、Ⅱ类水环境功能区,严禁发展化工等重污染产业或项目。 率先开展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为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钱江源头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钱塘江流域生态安全,2003年率先在全省开展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划定生态功能区,明确各类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和保护与发展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维护源头生态安全。 二、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工业特色鲜明。开化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以发展绿色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线,坚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为目标,重点培植高新技术有机硅,改造提高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硅单晶、有机硅、绝缘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加工业迅猛发展。其中:木糖醇销量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生产产地;工业硅粉产、销量居国内第一,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硅单晶年加工能力达420吨,大直径重掺砷、锑硅单晶技术全国领先。 生态农业不断壮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发展效益农业,实现了向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转变。以“钱江源”冠名的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开化龙顶名茶成功越过欧盟“绿色壁垒”。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黑木耳、金针菇生产基地。开化龙顶茶、黑木耳、金针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 生态旅游日益兴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开化县大力打造“钱江源头、生态开化”旅游品牌,不断加大景区、景点和其它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力度,使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建设中国根雕博览园,强化生态文化、特色文化对生态旅游业的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开化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5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和21.99%,两项指标再刷历史新纪录。 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赢”的根本途径。开化县牢牢把握国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的机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清华化工公司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综合治理环保项目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有机硅行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废料开发有机硅下游产品,已有近10家企业获得成功。农业方面,重点推广“猪—沼—菜(茶、果、农作物)”等产业生态链。桐村康利养猪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综合治污模式,已成为我省的推广样板。 三、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建设底蕴丰厚。崇尚自然、保护环境是开化百姓的优良传统,开化县历史上遗留下来现今依然保存完好的众多与生态保护有关的百年古碑就是很好的佐证。如清朝嘉庆23年立的“封山碑”、清朝光绪11年间立的“放生河碑”和距今有438年历史的“禁采矿碑” 等等。由于民间的积极保护,全县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有2969棵,现都已受到了政府的挂牌保护。 生态文化教育稳步推进。开化通过挖掘生态内涵、设计载体、提升品位,率先打造生态教育培训基地。通过环保局的招商引资,投资5000万元的浙江省绿三角生态教育培训基地落地开化,2005年“中国根雕博览园”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目前全县有省级的绿色社区4个,绿色学校6个,绿色企业3个。 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成。制定实施《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坚持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具有集生态教育和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绿色决策机制、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开化以茶文化、根雕文化、江源文化、举重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八大文化板块为主、颇具生态特色的文化建设新体系已建成。钱江源头文化、三省边界文化和革命老区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力日益明显,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稳步推进。
开化县生态办 黄岳峰供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