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 “ 三个代表 ” 要求 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
发布日期:2004-05-27 00:00 浏览次数:

中共天台县委书记 周学锋

建设生态县,天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全县共有林地面积 993.3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67.2% ,拥有 1 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生物物种丰富,有珍稀濒危物种 15 种,占全省的 19.48% ,天台在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境内主要地表水水体保持 Ⅱ 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保持优良水平,人居环境较佳。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优良区域。地形地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 AAAA 级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大。天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按照 “ 三个代表 ” 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天台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又不能为了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要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天台现有 4 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5 个省级绿色农产品, 3.1 万亩无公害基地,应该进一步扩大绿色规模。以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提高绿色农产品在农业中的比重,冲破制约农产品出口的 “ 绿色壁垒 ” ,将天台建成全省乃至 “ 长三角 ” 地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

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用生态的理念建园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工业园区等一批生态型产业园区。用生态的理念促技改,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橡胶制品、产业用布等传统行业,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和开展 ISO14000 认证。用生态的理念搞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大力发展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节水、环保企业和产品,推行循环经济。

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在规划引导、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将天台良好的生态优势、自然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加强各类风景旅游区的环境管理,发展适于休闲、健身、观光和陶冶情操的生态旅游,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努力形成 “ 吃住行游购娱 ” 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

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兴则文化兴,生态衰则文化衰。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文化观和发展观,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和升华,是一种先进文化。它的基本特征是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它的核心基础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它的高级反映形式的表达就是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要把弘扬生态文化渗透和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各项工作上,渗透和体现到现代教育上、观念认识上、政策导向上。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生态是全人类的生态,是千秋万代的生态。天台作为欠发达地区,既要加快发展,努力缩小差距,又要保护好环境,为全省提供生态屏障。越是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越要重视生态保护,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牢固确立 “ 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 ” 的绿色价值观,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认真实施 “ 生态名县 ” 战略,开发绿色 GDP 。以创建生态县为载体,积极推进生态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营造生态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县情和天台的环境特点,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诚信、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将生态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建立 “ 科学、合理和健康的需求而不是奢侈浪费和污染环境 ” 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让全社会更快、更好地了解生态天台的意义和含义,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弘扬天台山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以特色优势文化为引导,增强内在凝聚力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等内涵。特色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浙东文化的代表,独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首先是先进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这一构架体系,只有在不断丰富、完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被赋予新的内涵。推进天台的生态文化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就是要弘扬天台山特色文化。

开发生态文化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充分发挥文化力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将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进而形成文化、科技、经济运作一体化的局面。将生态文化与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推行循环经济;将生态文化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开展清洁生产;将生态文化与生育观相结合,提高社会发展质量。

三是把生态县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实现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上。

我们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生态县,就是既要让现代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又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是实现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天台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使天台人力资源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生态环境质量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把天台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山川更加秀美,社会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地区,把天台建设成为最适合人居、创业、发展的生态地区,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森林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通道绿化,加大对 “ 三沿 ” ( “ 上三 ” 线、国省道、始丰溪沿线)的绿化力度,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75% 。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林分改造,促进林种结构调整。加强城镇等聚居区的绿化,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仍然拿出黄金地段搞绿化,如中心公园 220 亩、回归林 120 亩、西入城口 100 亩等,通过努力力争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 平方米。

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治理工业污染,对污染企业坚决说 “ 不 ” ,宁可速度慢一些,也不乱上项目。加大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力度,进一步减轻污染负荷,开展长效管理,减少和防止污染反弹。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在防止新污染源产生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关闭污染严重企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加强对水土流失、矿产破坏等治理,退化土地恢复率达 90% 以上。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当前要重点保护好全县现存的 7414 株古树名木和七子花、香果树等稀有野生植物,保护好东方白鹳、白颈长尾雉、云豹等野生动物。湿地是多种动植物栖息和生长所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加强湿地保护,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生态城镇。县城按照现代化中等旅游城市的定位,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建成体现山水城、绿色城、人居城、文化城特色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根据 “ 新城要新、古城要古 ” 的要求,对县城标志性建筑、景观规划、城市风景点等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优化,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得到更好的体现。抓好生态村镇建设,认真开展 “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 ” 活动,打造一批小康示范村镇、生态村镇。生态环境的变化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要深入实施 “ 走出大山 ” 工程,按照 10 年实现 10 万人下山的要求,加快高山移民步伐,引导人口向城市和集镇集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