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州市深耕湿地保护,贡献全球湿地保护“中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2-12 11:0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温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山海相融、城湿共生”的东方智慧,为世界湿地保护贡献“中国方案”。在《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此次计划新增湿地城市认证名单中,中国共有9大城市成功入选,温州榜上有名。

一、以“五大标准”推进“五大体系”,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突破

温州市作为“浙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漫长的海岸线,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2.33万公顷、类型齐全的湿地,是鸟类的天堂、贝藻的王国。自2021年2月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温州市全面对标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的“五大标准”,扎实推进“五大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温州路径”。在湿地保护体系方面,温州市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湿地保护网络,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1.09%,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得到持续提升。同时注重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

二、以“特色治理”解锁“湿地密码”,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向好

在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过程中,温州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南麂列岛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继西溪湿地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湿地,也是浙江省第一个海洋类的世界级湿地;龙港新美洲湿地成功申报为国家重要湿地。目前,温州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在全国率先成立地市级的红树林研究中心,全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落户温州,沿浦湾建设1700亩红树林,为我国北缘面积最大的海湾红树林湿地,经认证为全国首个自主负碳海湾,“温州打造红树林‘北进桥头堡’”做法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获得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不断擦亮温州滨海湿地城市的金字招牌。

三、以“绿色颜值”铺就“金色价值”,“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拓宽

温州积极完善法律体系,推动湿地保护专项立法,《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已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在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推行“六督”机制,创新打造“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问政平台,切实保障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保护治理,三垟湿地、洞头南北爿山也相继获评浙江省观鸟胜地。 同时深入挖掘湿地的经济价值。依托湿地公园的治理成果和优良生态,科学引导布局康养休闲、现代农业、滨海旅游、夜间经济等业态,谋划打造了瓯江“温州时尚外滩”、飞云江“云江水韵休闲带”等湿地经济特色金名片。将重点湿地保护建设与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联动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品牌,有力带动了周边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