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网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温州
 
S220青田至泰顺公路文成玉壶至渡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建设单位:
2024-07-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88号,现对S220青田至泰顺公路文成玉壶至渡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自公告日起共10个工作日。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起点位于玉壶镇东北面,终点位于渡渎口,总体呈北南走向,本项目新建路段路线全长 15.814km,利用段 9.912km。新建段设计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60km/h(局部困难路段4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标准宽度10/12m。主线设大桥1476.5m/6 座、中小桥54m/2 座,桥梁合计1530.5m/6座,占路线总长9.68%;隧道7400/5座,占路线总长46.79%;平面交叉14处;全线设公路养护管理用房1处,公路服务站1处。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1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

行政区划

乡镇

行政村

里程范围

相对位置

距离边界线/中心线 (m)

相对道路高差(m)

声环境

大气环境

文成县

玉壶镇

西江村

K1+800~K1+860

路右

17/26.0

+6

2

二类

文成县

玉壶镇

后山村

K3+060~K3+604

路右

66/72

+50

1

二类

文成县

玉壶镇

木湾村

K4+794~K4+940

20/26

+2.4

1

二类

文成县

玉壶镇

上林村

K7+210~K7+300

路左

6/13

-5

1

二类

文成县

玉壶镇

新林村

K8+405~K8+610

路右

62/67

-15

1

二类

文成县

玉壶镇

青坑村

K9+674~K9+820

路左

111/117

+9

1

二类

文成县

大峃镇

双龙村

K14+290~K14+650

路右

55/61

-4

2

二类

文成县

大峃镇

东城村

K15+178~K15+496

路右

192/200

-7

2

二类

文成县

大峃镇

坑口村

K22+000~K 22+332

两侧

77/82

-45

1

二类

文成县

峃口镇

渡渎村

K25+942~K26+611

两侧

14/20

-4

1

二类

文成县

峃口镇

李宅村

K25+800~K26+541

路右

85/99

-1

1

二类

文成县

峃口镇

渡渎口自然村

K27+000~K27+450

路右

82/93

-8

1类、4a

二类

2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生态环境)

影响类型

行政区

序号

敏感目标

位置关系

水环境

文成县

1

玉泉溪(Ⅱ类

跨越

2

玉泉溪(Ⅲ

邻近

3

林坑(Ⅱ类

跨越

4

渡渎坑(Ⅲ

邻近

5

飞云江Ⅱ类

跨越

6

珊溪-赵山渡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飞云江大桥跨越,上林隧道出口—林坑口隧道进口处占用陆域部分

生态环境

1

文成县大峃—玉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路基+隧道

2

浙江省瓯飞鳌三江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路基+隧道

3

文成县飞云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上游约120m、下游约700m

4

古树名木

线位周边

5

天然林

隧道口占用

5

公益林

路基+隧道口占用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地表水环境:施工期:隧道施工废水、砼拌合系统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等均收集后通过相应处理后回用,不得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物料堆场做好管理,不排入附近水环境,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纳入各村庄现有的设施处理,或定期抽运。涉水桥墩施工采取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做好临时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环境水体中的SS量得到大大的削减,作业所产生的悬浮物对水体的影响范围将大幅削减,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

类水质类别的地表水路段:做好截水沟、导流沟规划,将雨天产生的地表径流及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外排:建议在占用水域段建议设置围堰+防污屏双重污染防治措施: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的钻渣和泥浆做到泥浆零排放,严禁将泥浆直接排入河道;及时回填开挖的土石方,不能回填的多余弃方及时转运;涉及II类水体路段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枯水期非雨季时期,降低施工过程中对II类水体的影响。

营运期:本工程营运期对水体产生影响主要为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不高,其直接入河不会对沿线水体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本工程工程沿线交通工程设施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在敏感性水体路段桥梁、路基均设置径流收集系统,将初期雨水收集沉淀预处理后排放,当事故情况下开启三通将事故废水引入事故应急池,并将事故废水清运处置。

2)声环境:施工期: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桥梁、隧道、道路等施工以及施工车辆运输,其中开挖机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是最主要的。本工程沿线敏感点相对较为集中,施工期噪声源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等特点,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根据本次评价对公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预测结果,营运期声环境保护目标大部分超出相应声功能区限值要求,需采取隔声窗等噪声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后,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可满足《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要求。建设单位须落实降噪措施,维持声环境质量、维护居民环境权益。

(3)环境空气: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场地扬尘、物料拌合粉尘、车辆扬尘、堆场扬尘等)、沥青烟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限制车速、篷布覆盖设施等措施后,扬尘、沥青烟气等废气对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营运期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运输车种构成比例将更为优化,高能耗、高排污的车种比例逐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大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逐步减小。

4)固体废物施工期:土方定点消纳;废材料、包装袋、零星边角料等,应分类收集,并尽可能加以回收利用。含油固废经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工程施工期固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 完善公路沿线公交站分类垃圾箱的设置,定期进行清运。

5)生态环境:施工期:根据占地情况可知,工程占地主要为林地、耕地,总体占地面积较小,主要与工程设计采用隧道占比较高有关,而且施工期临时占地尽可能控制在本项目征地范围内。工程全线基本以路基+隧道形式,对于占用的农田、耕地、林地、水域等将通过“占补平衡”予以补偿,项目建设对区域用地格局及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不大。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征用林地的相关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占地影响:工程永久性占地对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的破坏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公路绿化又将弥补相当的生物量。道路施工影响:施工扬尘会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石灰和水泥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原材料的堆放不当、车辆漏油,还会污染土壤,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原材料和废弃料的处理,对于运输车辆,要尽量走固定路线,将影响减到最小。隧道施工影响:根据调查,目前拟建隧道上方无人居住,顶部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这些植被类型在公路沿线区域分布的范围均较广,其群落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常见和广布种,无珍稀濒危植物种分布。因此,这些隧道施工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施工影响主要为隧道进出口的生物量的损失。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隧道进出口进行恢复,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乡土植物种,并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减少隧道开挖和建设对该区域植被和景观的破坏。

营运期工程占地造成的带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工程造成的带状地表植被损失面积相对于整个区域来说是少量的,而公路绿化又将弥补了一定的生物量,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资,并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必须选择适宜的本土植物种类,适时对工程区内外空地、边坡面、裸露地、空隙地、绿化用地进行植树种草,并加强管理和养护。

6)风险防范: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事故主要交通事故对沿线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要求在地表水敏感路段:①桥梁、路基均设置径流收集系统,配套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非事故时,路面径流经收集后,进入沉淀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引至保护区范围外排放事故时,路面径流及事故废水经收集后,进入事故池暂存,事故废水清运处置。建议涉及敏感水体路段、靠近居民区路段适当增设亮化工程,提高驾驶员的夜间可视度,减缓、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建设单位按照本环评报告的要求落实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完善并演练应急预案等措施,并纳入“三同时”验收管理,可将环境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环境影响评价初结论

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符合相关规划,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大大改善沿线乡镇之间,以及沿线乡镇与文成县城之间的交通状况,充分发挥文成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予以减缓。只要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实施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的范围主要为项目附近的居民、单位和团体。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对当地环境质量的认可程度,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以及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将在工程《公参情况说明》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91992877@qq.com)等形式发表对建设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意见表详见附件1),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审批部门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文成县交通工程建设中心                         联系人:     联系方式:0577-67868717

评价单位:河海生态环境技术(浙江)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工     联系方式:0577-86266688

审批单位: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文成分局                                        联系方式: 0577-67893586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方式: 0577-88926386

九、明确在报送审批或重新审核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向公众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本项目在报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将在网上进行全本公示,公众可搜索查阅报告书全本。

 

公示单位:文成县交通工程建设中心 

202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