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丽水缙云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擦亮生态“底色”
发布日期:2024-10-08 17:51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一直将农业产业视作支柱产业,而茭白产业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种植规模达3000亩。自从茭白种植在前路乡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开来,茭白产业以亩均2-3万元的高收益得到了前路农民的广泛推崇。但是,追求茭白高产量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了前路乡乃至整个缙云县面临的大难题。为此,前路乡通过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生态模式推广、生态拦截沟渠及水质提升工程建设等系列举措,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农田退水有效处理,有力提升樟溪水质。

一是源头控污,全力推广生态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在源头上减少肥药施用。然而,要打破农户普遍的“效益—产量—肥药用量”的思维闭环并非易事。为此,前路乡大力探索“茭鸭共生”生态模式和茭白半旱栽模式,试图取得农民收益和生态环保的最大公约数。一方面,前路乡在古人的智慧中找寻灵感,和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携手,对茭白-麻鸭共生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在水口村设立试验区块采集试验数据的方式,探索麻鸭最佳养殖密度和肥药适宜施用量,真正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已有的数据分析,这种生态模式不仅维持了茭白的产量,而且实现肥药减量降低成本,还通过麻鸭养殖获得了额外收益,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获得水口村村民的极大认同。另一方面,前路乡与市农科院合作,积极探索茭白半旱栽新模式,改变茭白全生育期淹水的传统模式,减少茭白田间水分蒸发和田间渗漏,目的在于降低田间肥料、农药损失,实现肥药减量。

二是中端处理,大力建设拦截沟渠。田间沟渠是富含氮磷元素的农田退水进入溪流河湖的主要通道,而生态拦截沟渠正是对农田退水进行中端过程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在沟渠中建设捕获池、除磷池及种植水生显花作物等方式,生态拦截沟渠具备了较强的氮磷吸附能力,能对农田退水进行有效处理。为此,前路乡在水口村大力实施生态拦截沟渠项目建设,覆盖了水口村田畈500亩茭白田,现已累计建设拦截沟渠4.5公里。待项目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茭白田入河排口水质。

三是末端提升,有力涵养河湖生态。农业面源污染最直观的影响之一,体现在造成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异常增殖,严重破坏溪流湖泊生态平衡。针对这一末端问题,前路乡积极采取措施,聚焦樟溪流域的水质提升和生态涵养工作,谋划实施缙云县好溪支流浣溪流域水质提升工程,计划在樟溪、浣溪建设河道生态缓冲砾间净化带(人工湿地)、氮磷拦截沟、生态渗坝等设施,实现好溪流域生态修复。该项目投资达4195万元,已被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库,现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