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高质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 ||||||||
|
||||||||
今年以来,衢州市衢江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求,锐意进取、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废料”变“燃料”、“利用”促“增收”的综合利用新模式,趟出了一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路子。 一、完善离田政策,打通综合利用“堵点”。一是制定秸秆收割离田标准。参照省级相关收割标准,结合衢江实际,制定农作物秸秆收割留茬标准(不高于15厘米),并对全区约300名种粮大户、农机手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收割留茬标准执行到位。2024年上半年,全区8.26万亩油菜、1.036万亩小麦均实现标准留茬收割。二是实行秸秆离田资金补助。按照平原地区每亩补助20元、山区库区每亩补助15元标准,向乡镇(街道)发放秸秆离田工作经费,用于秸秆离田、秸秆收集及运输、秸秆储存点运维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预计全年发放秸秆离田工作经费600余万元,彻底解决乡镇(街道)秸秆工作后顾之忧。三是加大秸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对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涉及的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青贮机等3类农机,追加区级农机购置补贴,即在享有省市级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财政补贴,农户累计购机补贴金额比例可达到50%左右。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秸秆粉碎还田机等秸秆利用相关农机55台。 二、构建收储运体系,拓展综合利用“网点”。一是全力打造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在粮食作物种植重镇——全旺镇,建设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配备相关农机5台,并装置北斗系统,实现数字化监测秸秆收储运输工作。收储中心的收储面积达1100平方米,辐射耕地面积超2万亩,年消耗秸秆可达10000吨。二是合理布局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在耕地面积2万亩以上的莲花、云溪、全旺、高家、廿里、后溪、杜泽等7个乡镇,根据属地农作物种植、秸秆利用主体方位等具体情况,各设置1个区域性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如高家镇依托种植大户建设收储中心,通过“大户带散户”方式推进秸秆收储。三是动态设置村级秸秆收储网点。根据各村农作物秸秆产生实际情况,在276个重点村设置机动型收储网点,在无秸秆产生时节,可暂时撤销;在有秸秆产生时节,可结合村中种植实际情况灵活布点,达到减少运维成本、方便农户运送、方便村集体收集等多重目的。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筑牢综合利用“支点”。一是强化龙头引领。以市场化运营撬动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招引总投资1.08亿元的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项目建成后,年可综合利用秸秆达15万吨。目前已完成建设用地批复、项目决策等工作,将在1~2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壮大主体规模。引导现有10家企业主体扩能增产,年可利用量从2万吨提升到4.3万吨以上。其中,富余环保纤维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纸浆原料,秸秆年利用量从原来的0.2万吨提升至1.8万吨;吉顺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颗粒燃料,探索将农作物秸秆加入颗粒燃料产品中,年利用量0.3万吨。三是构建“五化”格局。全面摸排区内企业,找寻孵化秸秆利用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企业,力争涵盖粮食、畜牧、城建、环保等多个行业,探索形成多元化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目前已摸排一清环保公司等秸秆利用潜力企业23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