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宁波海曙看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助力四明山区域乡镇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3-06-12 16:3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并将其纳入“八八战略”。2004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题调研宁波,明确指示要“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调研时正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年来,海曙区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精心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品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先后获评“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区、“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注重“参与”,创新保护长效机制

为加强科学统筹和系统谋划,2017年以来,海曙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创建三年行动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写入区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明确提出要率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工程,打造全省最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基地。2021年4月,海曙区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职责。

为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以来,海曙区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如宁波德造文旅有限公司参与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地的建设和项目运营,本地精品民宿向阳舍推出昆虫生态观测体验等项目,结合主业开展“森林课堂”、生物多样性主题酒店等特色经营。2022年6月,海曙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生态环境志愿者联盟,建立特邀观察员制度,累计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课堂”“跟着专家去巡山”“多样生物一同守护”妇女儿童关爱等主题宣导活动100余场次,带动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业技术支撑,2021年11月,海曙区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宁波市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海曙四明山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评估,共调查发现各类动植物2232种。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等10多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咨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二)聚焦“友好”,打响保护特色品牌

推进过程中,海曙区坚持“不求珍稀珍贵、力求多数多样”理念,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友好保护品牌。为充分挖掘蕴藏在生物多样性中的观赏价值、教育属性、文化传承等可持续利用的“宝藏”,2021年5月,海曙区采用“1+M”模式(即打造1个体验馆加多个现场体验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路线)启动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截至目前,鄞江中华水韭野生植物保护基地正式完工,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成功开馆,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教育基地项目完成建设,五龙潭景区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项目正在推进。

为推进生物多样性融入乡村治理以及生产、生活全过程,2021年12月,海曙区在龙观乡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试点乡镇建设,探索构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标准体系,发布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累计建成“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20多处,安装人工鸟巢、人造灌木丛、昆虫旅馆等300多个。

为把生物多样性友好从“概念”变为全面铺开的“实景”,2022年3月,海曙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社区、村庄、景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企业等为主体的城乡各类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加快向“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拓展。

(三)助力“共富”,打造“两山”实践成果

通过推动生物多样性资源在低碳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生物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的标志性成果。为统筹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乡村产业发展,2020年年初开始,海曙区瞄准中草药、樱花、中蜂等本地优势产业的延伸开发,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如宁波易乐达农业科技公司与龙峰等5个行政村签订了蜂产业合作协议后,为养蜂户提供定期培训、品牌营销等服务,蜂农年收入增加20%以上。

2021年,海曙区深耕精品主题民宿、研学活动等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在清源溪开辟“蛙部落”,在磻溪村打造“萤星海”基地,策划蝴蝶节、萤火虫节等创意文旅活动,实现产业链条延伸,目前全区已成功打造具有生物多样性元素的网红打卡点20多个。

此外,海曙区积极对接科研机构,研究保存珍稀物种的遗传物质,探索育种栽培可能性,实现物种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如杖锡樱花园收集选育了迎春樱等11种野生种质资源,推出插花装饰、樱花茶、盐渍樱花、樱花酱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农户收入每亩近10000元,成了当地的致富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