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摘编 | ||||||||
|
||||||||
4月10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及2022年度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亚组委等部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中国新闻社、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参加发布会并刊发相关报道,目前阅读量已超过150万。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 中新网 浙江:全力将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中新网杭州4月10日电(钱晨菲)10日,记者从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各类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和100%安全无害处置。浙江也正全力将杭州2022年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副处长李沈飞介绍,“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这次亚运会的“主色调”,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彰显出绿色“无废”理念。 具体来看,亚运场馆在选址规划阶段考虑赛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及设施。54个亚运场馆中,仅12个为新建,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19个亚残运场馆中,有17个与亚运会兼用,仅2个为独立的改建场馆。场馆建设遵循“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的理念,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在设计阶段,杭州亚组委创新绿色设计理念,强化标准引领,制定了《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体育场馆和亚运村部分),明确了体育场馆的绿色健康设计总体要求。各亚运场馆建筑设计根据相关导则要求,通过建筑结构的巧妙设计,最大限度利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资源,如采用自然采光节能降耗,建立有机循环体系回收雨水及热能等资源进行再利用,助力无废场馆建设。 李沈飞表示,施工阶段,各场馆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建筑垃圾绿色处理、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各大场馆还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指导设计施工,对建筑结构体系实行节材策略,节约施工材料及能耗,并建立智慧工地,有效管理施工能耗。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固处处长王雷表示,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该省积极举办“无废亚运”推进活动,发出“无废亚运”十条倡议,并启动16个“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建设,旨在全力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中新网 浙江去年新增“无废城市细胞”2545个 数字化精准治废 中新网杭州4月10日电(钱晨菲)10日,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去年新增“无废城市细胞”2545个,以数字化手段精准治废。 自2020年初浙江作出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的重大决策以来,该省“无废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引领性的重要成果。去年,该省全方位推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变革重塑,固废治理架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基础进一步夯实,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建共享氛围进一步形成,11个设区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大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成重要助力。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固处处长王雷介绍,浙江数字精准治废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深化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试点,突出数字赋能、变革重塑,已初步建成了多跨协同、多级贯通、多元共治的“无废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 “目前浙江多跨治理加速形成,积极发挥‘无废城市在线’牵引作用,打通浙江省建设厅‘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覆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35座、运输车辆9000余辆,每月实时监控转运近30万批次;打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农优品’,推动浙江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数字化升级;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运安’协同联动更加顺畅,交互危险废物运输数据信息60万余条。”王雷表示。 此外,浙江还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按季度发布“无废指数”,指引各地精准治废;上线“浙固码”场景,1411家重点企业实施自动赋码,累计赋码危险废物超过6万批;上线“危废交易服务监管”场景,为企业提供价格查询、供需信息发布、交易智能匹配、电子签约等服务,使危废交易透明便捷。 中国青年报 浙江11个地市列入国家“十四五”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4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今天,记者从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省11个地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已修订颁布《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写入地方性法规,强化法治保障。“无废城市”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根据编制印发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浙江所有设区市和60%县(市、区)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评估。省级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治理、塑料污染防治、“肥药两制”等固废治理工作,并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美丽浙江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管理规程、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启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大宗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杭州、宁波、嘉兴入选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193家、资源化利用企业213家、中转场所84个;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3.66%。此外,浙江强化税收调节,2022年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收32.41亿元,同比增长25.52%。 浙江省还大力加强固体废物执法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开展“绿剑2022”执法行动、“昆仑2022”3号行动,把危险废物、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等作为打击重点,侦破刑事案件157起、采取强制措施509人、行政拘留96人。 浙江日报4版 我省今年将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0% 可降解塑料袋不再“非主流” 记者 胡静漪 本报杭州4月10日讯 (记者 胡静漪) 记者10日从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372家大中型商超、餐饮、电商平台企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中,可降解塑料袋占比约73%,大中型重点场所已基本扭转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占据主流的局面。 为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日前浙江已列出十大重点“治塑”任务,其中尤为关注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今年,浙江将聚焦生产企业、外卖平台、消费者、回收处置企业等多方主体,按照“绿色供应—减量消费—集中回收—循环利用”的思路减少新兴领域白色污染。 生产和回收环节,浙江将开展电商专项治理,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全省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规模达160万个,鼓励寄递企业在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提升环保意识,联合消费者也至关重要。浙江将开展外卖餐具使用减量及回收试点,联合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选取部分高校、商圈、写字楼等地开展外卖塑料制品减量及回收试点,推动外卖餐具等回收利用。在“浙里办”开发上线的浙江碳普惠应用中,居民使用塑料制品替代产品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已纳入绿色低碳行为,并给予积分和权益激励,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氛围。 此外,浙江将在江河湖海等塑料制品泄漏的重点场所发力,以八大水系干流、县(市、区)母亲河等主要河流,宁波、温州、舟山和台州等地海湾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积存塑料垃圾的清理。去年,台州海洋塑料治理“蓝色循环”模式创新形成海洋塑料制手机壳产业链,今年浙江将推广这类可持续发展模式,加之清洁海滩行动、“海上环卫”机制等,到年底全省主要港口和中心渔港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5%。 潮新闻 浙江打造全域“无废城市”有哪些硬核成果?这17个案例很有料 记者 施雄风 陶韬 胡静漪 还记得那些曾登上热搜的“用海洋垃圾制成的手机壳”吗?它们背后的项目,今天获了个奖。4月10日,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7个2022年度最佳实践案例。 开头提到的台州市椒江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初被网友盛赞的手机壳,可不是“样品”,而是量产的“环保商品”。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台州市建设“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平台,回收了塑料瓶750万个、海洋塑料垃圾1920吨,被制作成可溯源海洋环保手机壳循环利用。 此外,湖州市贯通“浙品码”、“无废城市在线”、“浙江e行”等应用,打造“铅蛋”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服务场景。杭州市入选案例“鲸灵回收”将可回收物进行再次分类,加工处理、二次利用,“变废为宝”。 这些案例只是浙江“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固体废物,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一年,关于打造“无废城市”,浙江做了些什么?可以用几个数据来回答: 2022年,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大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所有设区市和60%县(市、区)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2022年,全省372家大中型商超、餐饮、电商平台企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中,可降解塑料袋占比约73%。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到2023年,“亚运”都是避不开的关键词。据悉,浙江2022年新增“无废城市细胞”2545个,印发《“无废亚运”行动方案》,举办“无废亚运”推进活动,发出“无废亚运”十条倡议,启动16个“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建设,全力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浙江省生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以“无废亚运”,积极承办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现场会和“无废亚运”高峰论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引领性、国际影响力的“无废”硬核成果。 2022年度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杭州市做精“无废亚运”品牌,打造“无废城市”样本; 杭州市西湖区“鲸灵回收”创治“塑”成效; 杭州市滨江区全域“无废学校”创建; 杭州市临平区可循环快装式自约束钢结构室内场馆集成建造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 宁波市建筑垃圾处置智管服务应用; 宁波市江北区党建引领“无废城镇”建设; 温州市小微危废统一收运体系建设; 湖州市积极探索替代产品多元推广路径、推进农贸市场塑料污染治理; 德清县智能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推动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长兴县“铅蛋”飞出金凤凰-长兴县以数字化平台加速废铅蓄电池循环利用; 嘉兴市秀洲区“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应用打造建筑垃圾处置全程闭环智治新模式; 桐乡市以“三新三化”打造农业废弃物全链条综合利用模式;绍兴市柯桥区城市生物质固废和建筑垃圾协同资源化项目; 永康市“秸秆换肥”打通“政农企”三方利益链,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舟山市海陆联动,对船舶污染物说“不”; 台州市椒江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天台县构建VOCs治理“绿岛”模式,实现“以废治废”。 浙江卫视 链接:http://wap.cztv.com/tv/35/1954109.html 浙江经视 链接:http://wap.cztv.com/tv/59/1954290.html 教育科技频道 链接:http://wap.cztv.com/tv/80/1954132.html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