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新闻报道摘编
发布日期:2022-09-2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9月23日,“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来自生态保护补偿领域有关专家、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财政和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市县政府领导参加活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并刊发相关报道。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

新华社

浙江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9月27日电(记者魏一骏)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浙江近日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目前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

浙江省是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2004年,浙江便开始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生态补偿机制,并设立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护绿”“增绿”“活绿”。

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保部的推动下,浙皖两省在淳安签订了全国首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新安江流域补偿机制实施10年来,淳安千岛湖的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千岛湖在全国61个重点湖泊中名列前茅,并为全国其他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累了经验。

为深化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近日共同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相关专家表示,多年来浙江省流域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流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中新网

“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3日电 (钱晨菲)23日,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浙江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版发布。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保部的推动下,浙皖两省在淳安签订了全国首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

浙江省是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浙江便开始探索实践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全国首个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全国首个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护绿”“增绿”“活绿”,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为促进浙江全省区域协调、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会上,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郜进兴通过视频的形式,对浙江省多年的实践给予肯定。他指出,建设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实转化路径的重要实践,也是以生态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十年前,财政部会同原环保部积极推动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浙皖两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沟通协调与合作发展机制,形成了成效显著、生态大美的‘新安江模式’,为其他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郜进兴说。

十年来,浙江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成效不断显现。在此基础上,该省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创制性写入了今年8月起实施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实践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该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流域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并助推流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为深化浙江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当日,该省推出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版,旨在进一步落实责任、优化指标、提高标准,推动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版从实施范围、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对跨市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进行规范。具体来看,新机制将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上下游污染责任明确、流向相对稳定的46个断面纳入实施范围,同时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平原水网河流建立补偿机制;综合考虑各地财力情况和接受能力,新一轮补偿标准从500万元—1000万元提高至800万元—2000万元。

在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分别从共同富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绿色金融等角度,对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和实践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丰富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体系建议。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办,中国水利博物馆协办,淳安县人民政府承办。

中国青年报

浙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今年是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实施10年,上游的安徽省共获得生态环境补偿52亿元,其中17亿元由浙江省承担,其他资金由国家层面支付。

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保部的推动下,浙江、安徽两省在淳安县签订了全国首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

十年来,千岛湖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千岛湖水质在全国61个重点湖泊中名列前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说,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浙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全省目前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浙江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郜进兴表示,浙皖两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沟通协调与合作发展机制,形成了成效显著、生态大美的“新安江模式”,为其他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制度创新方面,浙江省积极整合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多项政策,创新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至今已累计兑现奖补资金635亿元。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学军说,高标准做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

浙江日报头版

浙江八大水系生态补偿全流域全覆盖,十年前首创的“新安江模式”魅力何在——

对赌·双赢

记者 王逸群 胡静漪 刘健

十年前,浙皖两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十年后,浙江首次在八大水系生态补偿全流域全覆盖。

水质不达标,上游补偿下游;水质达标,下游补偿上游……9月23日,浙江发布《关于深化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即八大水系生态横向补偿2.0版,覆盖范围包括全省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的46个断面。

42份“对赌”协议

复制借鉴“新安江模式”

一条东苕溪,是杭州市余杭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湖州市德清县的备用水源地。然而,余杭、德清没少因为水的问题“打架”。

余杭的一个饮用水取水口,设在东苕溪良渚段,地处德清境内。每逢枯水期,太湖水就会倒灌。两地曾发生争执,余杭认为下游水质不佳,影响余杭百姓饮水,德清方面也不服气:上游沿岸整治不到位,怎么能埋怨邻县?

不少跨区域河流面临相似的问题。

9月23日,在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下,余杭与德清率先签下“对赌”协议——以断面的监测结果为指标,若年度水质达到约定标准,则下游拨付补偿金给上游;若不达标,则上游拨付补偿金给下游。补偿标准由上下游县(市、区)在800万元至2000万元范围内自主协商确定。余杭和德清的“赌注”,为每年1500万元。

根据《实施意见》,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断面共有46个,将陆续签订42份“对赌”协议。“每份‘赌约’,资金和标准是关键,重点是让上游下游都能从中受益。”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处处长王林尧说。

时间回到2018年,浙江在“新安江模式”基础上,率先探索省内跨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始于2012年:中央每年提供财政资金3亿元,帮助安徽进行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与此同时,安徽和浙江各自准备1亿元,若出水达标则钱是安徽的,若不达标钱就是浙江的。这是一场为期十年的“赌局”,两省都是赢家。十年来,新安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新安江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8个省份,在13个流域探索开展。

2018年,省内跨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补偿有了1.0版。开化与常山、浦江与诸暨等51个县(市、区)签署协议。然而,因为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补偿金额,大大增加了两地谈判成本,一些地区选择放弃续签。

“横向补偿,不仅要靠兄弟市县形成共识,还需要顶层设计。”王林尧说,为此,浙江建立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机制,并将机制建立情况纳入全省美丽浙江考核。今年底,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将完成全覆盖。

十年浙皖“对赌”

改变的不只是水质

浙皖边界的鸠坑口,两省跨省界的国控断面所在区域,湖中央有一座二层小楼,这是水质监测站,用于实时监测水质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每月在这里检测出的数据结果,关系亿元“对赌”资金走向。

来自安徽歙县的姚志平在这里上班。8年前,当时42岁的他不再打渔,来到水质监测站工作。

在新安江里网箱养鱼曾是姚志平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网箱养鱼也是黄山市沿新安江乡镇历史形成的特色养殖业,但对新安江水质有一定污染。为保新安江水质清澈,黄山市牺牲了渔业养殖。

如今,姚志平的日常工作是清洁监测浮台、给仪器加试剂、去湖里取水样,以及上报水质异常情况。“这些年,异常情况很少。”姚志平说。这背后,是淳安和黄山两地开展的联合打捞、联合保护行动。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何文英曾担任黄山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他和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监测站的几任站长都很熟悉,“我亲历了浙皖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地与三轮更迭。”

在何文英看来,浙皖联结有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功劳,“上下游之间,不仅是生态补偿,还在尝试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交流往来。”

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2018年黄山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2020年11月,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揭牌……

在距离安徽最近的淳安县威坪镇,镇党委书记徐建强手机里存了近30个黄山和歙县干部的电话号码。和黄山的联系多起来,始于一条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这条风景道从杭州始,经富春江、千岛湖,进入新安江,直至黄山。“从那时起,两地的镇村两级书记经常一起吆喝推介农特产品,跨省片区化开发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徐建强说。

因水而聚的“赌局”

还在不断破局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群山之间,一汪碧绿的鸳鸯湖环抱坑上中心村,与湖水相连的是新安江的支流丰乐河。

一支有“浙江标签”的运维团队,守护着村里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这是用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修建的设施,集中处理全村128户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吨。

运维团队负责人宋小琴是地道的千岛湖人。她所在的淳安千岛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曾参与规划设计淳安县的截污纳管工作,已在环保领域经营超20年。

落地黄山市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战略规划。2019年,黄山市徽州区组织环保部门赴浙观摩,双方由此“牵线”。宋小琴说:“新安江是千岛湖的源头之水,公司也希望拓展安徽市场。”

据了解,徽州区内四家运维公司,其中三家是浙江企业。“我们在向浙江、向千岛湖看齐。”黄山市徽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程红卫说。

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共兴,这场因水而聚的“赌局”,还在不断破局,尝试新的探索。正在规划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将建立园区、产业、人才、文化、旅游等全面合作,从单一的资金补偿,向产业共建、多元合作转型。杭州黄山强强联手,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这是基于好山好水的一次探索。

最近,位于威坪镇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歙县的招商干部同威坪镇干部一道,共同招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补齐两地农业产业链。国庆前后,淳安和歙县两地的副县长还将一起调研即将落地的光伏项目。

两地的默契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点。徐建强告诉记者:“有时候威坪建设一条新路,歙县也会同步接轨,标准一致;威坪打造城镇文化景观,歙县也会有接轨的产品。”

江河无声,但因水质“对赌”而带来的变化,却是“掷地有声”。

浙江工人日报

“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 在淳安举办

本报讯 记者金钧胤报道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近日,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办,中国水利博物馆协办,淳安县人民政府承办。

浙江省是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早在2004 年,浙江便开始探索实践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全国首个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全国首个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护绿”“增绿”“活绿”,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深化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活动现场举行了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及专题展览启动仪式。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相关领导将来自钱塘江等8大水系的活水汇聚到一起注入启动装置,画卷缓缓展开,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号角即将吹响。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部分地区签约仪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和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政府、淳安县人民政府和建德市人民政府、开化县人民政府和常山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电子签约。

浙江之声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

浙江之声记者张泽沣

今天(0923)下午,“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活动现场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部分地区举行签约仪式。新的补偿机制从实施范围、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对跨市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进行规范:将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的46个断面纳入实施范围;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平原水网河流建立补偿机制;同时综合考虑各地财力情况和接受能力,新一轮补偿标准从500-1000万提高至800-2000万元。据了解,今年是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十年来,千岛湖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千岛湖在全国61个重点湖泊中名列前茅。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我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成效不断显现,目前全省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

FM93浙江交通之声

“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今日在淳安举行

记者:王桔 通讯员: 邵甜、 沈焕壮

今天(9月23),“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今年也正是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

活动现场启动了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部分地区举行签约仪式。93记者了解到,新的补偿机制将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的46个断面纳入实施范围,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平原水网河流建立补偿机制,同时综合考虑各地财力情况和接受能力,新一轮补偿标准从500-1000万提高至800-2000万元。十年来,千岛湖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千岛湖在全国61个重点湖泊中名列前茅。

本次活动还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了圆桌论坛,解码生态保护补偿。此外,本次活动秉承了零碳办会理念,根据测算得出本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为6.02吨,将通过在淳安新造的碳汇林进行中和。

杭州日报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推动“生态美”实现“共同富”

“生态补偿·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淳安举行

本报讯(记者 程海波 汪毅华 通讯员 吴娅)“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近日,由浙江省财政厅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办、淳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生态补偿·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淳安举行。活动在对过去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成效进行总结和展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交流平台,并启动了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1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浙皖两省先行探索,签订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协议,成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我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并在全国首创出台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此后又陆续出台了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系列生态补偿制度,成效不断显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

淳安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多年来,在积极探索保护、发展、共富的辩证解法的同时,持续深化生态补偿实践,不断拓展生态补偿领域,并以生态补偿机制为动力,拓宽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改善通道,持续护美“绿水青山”,厚植生态本底;积极推进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多元化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新实践,不断拓宽“两山”高水平转化通道,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据了解,全省下步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多要素考核激励、实施全流域协同治理、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推动新一轮流域横向补偿机制落地实施,以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推动“生态美”、实现“共同富”,努力打造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相得益彰的绿色共富高地。

本次活动还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了圆桌论坛,解码生态保护补偿。此外,本次活动秉承了零碳办会理念,根据测算得出本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为6.02吨,将通过在淳安新造的碳汇林进行中和。

钱江晚报

继续推行“新安江模式”,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启动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邵甜/文 沈焕壮/摄

2012年,浙皖两省在淳安签订全国首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

一晃,十年。

今天(9月23日),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开展十周年之际,“生态补偿 共富大美”主题活动在杭州淳安举行,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及专题展览启动。

浙江是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2004年,浙江便开始探索实践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补偿机制。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创新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等。

像淳安千岛湖的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千岛湖在全国61个重点湖泊中名列前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安江模式”。

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浙江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

在此基础上,浙江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创制性写入今年8月起实施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实践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款。

目前,浙江省流域横向补偿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流域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并助推流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今天,在该活动上还发布了新一轮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责任、优化指标、提高标准,推动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现场举行了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部分地区签约仪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和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政府、淳安县人民政府和建德市人民政府、开化县人民政府和常山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电子签约。

天目新闻

好生态也是“有价之宝” 浙江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记者 陶韬 通讯员 邵甜 王雯

如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年来,浙江、安徽等省份探索开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人们认识到,好山水、好生态也是“有价之宝”。

2012年,浙皖两省在淳安签订了全国首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十年后,9月23日,在淳安,浙江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发布新一轮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实施意见。

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新机制将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上下游污染责任明确、流向相对稳定的46个断面纳入实施范围,同时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平原水网河流建立补偿机制。综合考虑各地财力情况和接受能力,新一轮补偿标准从500-1000万提高至800-2000万元。

此外,针对市县反映的谈判成本高、协议流于形式的问题,新机制设置了水质补偿指数(P)计算公式和多个断面处理方法,统一设置P值范围和拨付条件,加强了实操中的技术指导和标准规范。

浙江省生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浙江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成效不断显现。今年8月起实施了《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创制性已写入其中,将实践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新的起点上,将坚持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多要素考核激励、实施全流域协同治理、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推动新一轮流域横向补偿机制落地实施,努力打造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相得益彰的绿色共富高地。

浙江省是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浙江便开始探索实践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全国首个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全国首个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护绿”“增绿”“活绿”,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悉,浙江省流域横向补偿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共有52对计51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全省八大水系主要干流全覆盖,流域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并助推流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浙江卫视

链接:http://wap.cztv.com/tv/35/1810025.html?play=1

钱江频道

链接:http://wap.cztv.com/tv/48/1811277.html

教育科技频道

链接:http://wap.cztv.com/tv/80/1810022.html?play=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